跳出舒适圈

近几年非常流行一个词,叫“跳出舒适圈”。


 很多人认为,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人会变得颓废,不知上进,最终被社会和时代所抛弃。

 尤其人到中年,这种焦虑越来越严重,“再不改变就真的来不及啦”,

于是许多人纷纷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挑战新领域。


 比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

当全职太太多年,骤然婚变,她完全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

但痛定思痛之后,她还是勇敢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从超市售货员,到奢侈品导购,再到企业调查员,罗子君一步一个脚印做出了成绩。

 不少人看完剧后,以罗子君为榜样,纷纷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去挑战自我。

但现实生活总比小说、电视剧要残酷许多。

大多数人没有唐晶这样事业有成、还愿意耐心引导朋友的闺蜜,

也没有贺函这样目光长远、有胆有识的知己。

 盲目相信舒适圈理论,贸然做出改变,只会让自己陷入原地踏步、甚至大不如前的尴尬境地。

跳出舒适圈却跌得鼻青脸肿的人,绝不在少数。


 如今,“跳出舒适圈”似乎成了大众趋之若鹜的成功理论。

 人们纷纷离开自己熟悉的领域,去挑战新事物、新领域,好像只有不舒适才是成长。

以为前方是痛并快乐着的光明未来,却再一次陷入茫然的迷雾。

 朋友的姐姐一毕业就回家乡,在体制内工作了十几年,大事小情基本上都顺顺利利的。

 就是因为前段时间刮起来的这股“跳出舒适圈”风,让她平静的小日子泛起波澜。

她深信自己的生活太过安逸,如果一直待在舒适圈里,

不仅会错过世界的精彩,还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经历过一个月的焦虑、挣扎后,她毅然辞去这个“铁饭碗”,独身前往广州打拼。

但企业工作与体制工作相差太大,她的工作经验用处并不大,年龄上又没法跟应届生竞争,因此处处碰壁。

现下,她已经回了老家,帮着父母照料店里的生意,正另寻出路。

家里人骂她是闲出病来,她自己也十分后悔。

但她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努力跳出舒适圈,不但一无所获,反而让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其实,这些人之所以受挫,是因为陷入了“舒适圈”误区。

所谓舒适圈,指的是

“在某个区域内,一个人表现出舒服、放松、稳定、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

能够用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去处理各种情况。”

也就是说,在舒适圈里的人,应该是如鱼得水的。

很多人还未到达“舒适”状态,却误以为自己身在舒适圈,慌慌张张地跳出去。


阿年毕业后就去当了电器销售,口才好,人也勤恳,才一年出头就积累下不少客户。

小有成就后,他决定自己创业,成立线上商城销售电器。

但实际上,他只擅长谈客户,对于财务、技术、运作等方面,他一窍不通。

 所有人都劝他不要冒险,他却认为自己深谙门道,还有客户欣赏他。

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

至于不懂的那些,聘请人才就是了。

 当然,现实也狠狠地打了阿年的脸。

苦心经营了两年多,不断往里头砸钱,但商城一直在亏损。

 像阿年这样,还没出师就想着当师傅,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错误理解“舒适圈”,这是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是错误理解“跳出”这个动作。

那些挑战自我舒适底线并且获得成功的人,从来不会在毫无准备之下往另一个全新领域跳。

换句话说,他们是在扩大舒适圈,而非跳出。

果敢、富有如股神巴菲特,对待舒适圈外的一切仍然小心翼翼。

“我们要确定我们选的是对的,但是对于不懂的我就不投资。”

(来源 | 广州日报)

待在舒适圈内仍然能够发展公司,名利双收,又何必非往外折腾。

有足够成本去试错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千万别以为跳出舒适圈,就能够磨砺自己,走上人生巅峰。

盲目转移阵地,代价一定是惨烈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