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非常流行一个词,叫“跳出舒适圈”。
很多人认为,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人会变得颓废,不知上进,最终被社会和时代所抛弃。
尤其人到中年,这种焦虑越来越严重,“再不改变就真的来不及啦”,
于是许多人纷纷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挑战新领域。
比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
当全职太太多年,骤然婚变,她完全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
但痛定思痛之后,她还是勇敢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从超市售货员,到奢侈品导购,再到企业调查员,罗子君一步一个脚印做出了成绩。
不少人看完剧后,以罗子君为榜样,纷纷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去挑战自我。
但现实生活总比小说、电视剧要残酷许多。
大多数人没有唐晶这样事业有成、还愿意耐心引导朋友的闺蜜,
也没有贺函这样目光长远、有胆有识的知己。
盲目相信舒适圈理论,贸然做出改变,只会让自己陷入原地踏步、甚至大不如前的尴尬境地。
跳出舒适圈却跌得鼻青脸肿的人,绝不在少数。
如今,“跳出舒适圈”似乎成了大众趋之若鹜的成功理论。
人们纷纷离开自己熟悉的领域,去挑战新事物、新领域,好像只有不舒适才是成长。
以为前方是痛并快乐着的光明未来,却再一次陷入茫然的迷雾。
朋友的姐姐一毕业就回家乡,在体制内工作了十几年,大事小情基本上都顺顺利利的。
就是因为前段时间刮起来的这股“跳出舒适圈”风,让她平静的小日子泛起波澜。
她深信自己的生活太过安逸,如果一直待在舒适圈里,
不仅会错过世界的精彩,还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经历过一个月的焦虑、挣扎后,她毅然辞去这个“铁饭碗”,独身前往广州打拼。
但企业工作与体制工作相差太大,她的工作经验用处并不大,年龄上又没法跟应届生竞争,因此处处碰壁。
现下,她已经回了老家,帮着父母照料店里的生意,正另寻出路。
家里人骂她是闲出病来,她自己也十分后悔。
但她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努力跳出舒适圈,不但一无所获,反而让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其实,这些人之所以受挫,是因为陷入了“舒适圈”误区。
所谓舒适圈,指的是
“在某个区域内,一个人表现出舒服、放松、稳定、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
能够用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去处理各种情况。”
也就是说,在舒适圈里的人,应该是如鱼得水的。
很多人还未到达“舒适”状态,却误以为自己身在舒适圈,慌慌张张地跳出去。
阿年毕业后就去当了电器销售,口才好,人也勤恳,才一年出头就积累下不少客户。
小有成就后,他决定自己创业,成立线上商城销售电器。
但实际上,他只擅长谈客户,对于财务、技术、运作等方面,他一窍不通。
所有人都劝他不要冒险,他却认为自己深谙门道,还有客户欣赏他。
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
至于不懂的那些,聘请人才就是了。
当然,现实也狠狠地打了阿年的脸。
苦心经营了两年多,不断往里头砸钱,但商城一直在亏损。
像阿年这样,还没出师就想着当师傅,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错误理解“舒适圈”,这是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是错误理解“跳出”这个动作。
那些挑战自我舒适底线并且获得成功的人,从来不会在毫无准备之下往另一个全新领域跳。
换句话说,他们是在扩大舒适圈,而非跳出。
果敢、富有如股神巴菲特,对待舒适圈外的一切仍然小心翼翼。
“我们要确定我们选的是对的,但是对于不懂的我就不投资。”
(来源 | 广州日报)
待在舒适圈内仍然能够发展公司,名利双收,又何必非往外折腾。
有足够成本去试错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千万别以为跳出舒适圈,就能够磨砺自己,走上人生巅峰。
盲目转移阵地,代价一定是惨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