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语文报》的情结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邂逅《语文报》,与我的辅导老师有关。记得那是1993年,我刚走上工作岗位。学校给我安排了一位老教师—卢俊义,让他来辅导我,以便使我尽快适应语文教学工作。

那时学校的老师很缺,尤其是公办教师。像我这种正儿八经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下去的年轻老师很少。学校很重视,希望我能很快进入角色,挑起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卢老师当时四十开外,很是热心。我最重要的工作是每天听他的课,他听我的课,然后评课。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大概过了一个月,他告诉我,可以直接上课,不用找他了。然后他给我一张报纸,对我说“没事的时候,多看看,上面有很多的内容都很好。”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语文报》。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接触,就喜欢上它,一发不可收拾。开始的时候,借卢老师的报纸看,包括他看过留下的旧报纸。后来自己订阅《语文报》。当时我的工资很低,订阅报纸的钱还是可以省下来的。

一份《语文报》,那看得可是真仔细。四版报纸,包括中缝都认真看过。我看了,同事看,学生看。等到大家看完了,报纸变得破破烂烂。依旧不舍得扔掉,放在一个塑料盒子里珍藏。积累的报纸越来越多,放不下了,依然舍不得扔掉。下一级的孩子们依然可以看。再后来,报纸实在烂的不行了,才扔掉。扔掉报纸,心情很是不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语文报》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是它,让我喜欢上语文课堂;是它,给予我课堂的驾驭能力;是它,让我爱上阅读与写作;是它,使我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感谢《语文报》,让我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走得稳,走得远。我在36岁的时候就是高级职称了。2013年获得西安市骨干教师称号,2015年获得西安市学科带头人称号。两届部级优课获得者。陕西省诗词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安区作家协会会员。

这一切的取得,离不开《语文报》的功劳。与它邂逅,续写了一段精彩时光。这种情感,影响了我的一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