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惰,让我突然觉得自己好没有文化,突然觉得自己很贫穷!好吧,今天就让偶富有一把,重拾《课程的逻辑》,读第五章"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
从课程社会学看"学校知识"
课程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焦点是,阐明课程组织的结构性分配原理,诸如学校知识选择之际的权力介入,课程编制中组织知识时的"分类"与"分层"之类的分配。课程不是天经地义的存在,而是在同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作用之中形成的"社会构成物"。
课程社会学的另一个焦点是,揭示"学校知识"的本质。"学校知识"即使是通过正式课程加以授受的,也存在着教学过程中借助师生之间的交往和相互解释而加以再定义、再建构的一面。就是说,注重通过"隐蔽课程"所授受的学校知识。
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学校知识商品化"一词,直指现实生活中某些初高中学生,以学习"学校知识"交换"升学考试"成绩。应试教育体制下,"知识的掌握"成了求得应试成功的手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一一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生、学会生存。就"生存能力"来说,可以考虑三个层次:社会生活和学校学习所必要的知识技能;渗透于各学科和学科之间的科学思考方式;作为社会生活所必要的价值观、态度。换而言之,也就是技能、方法和态度、价值观。
"素质价值"与课程标准
价值观和态度、技能是伴随知识的习得而形成的。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要承担一定的地位、角色,就得学习一定的价值观、态度、技能和知识,并加以内化。社会成员是否掌握这些教育价值,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生死存亡的重大课题。构成课程内容的价值观、态度、技能和知识是社会行为得以实现,地位、角色的体制和文化体系得以维护的宝贵的社会价值;是形成人们作为社会一员所具备的必要素质的教育价值。
"素质价值"大体分为:一、对应于社会分工的要求一一职业性、专业性的"素质价值"的分配;二、对应于社会统整的要求一一公民教养的"素质价值"的分配。而学校中的素质价值的分配是借助课程一一以正统性的标准限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教育对象和课时,通过拥有权威性的教师来实施。赋予正统性的课程标准往往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的。
研究"素质价值"的分配是制定课程标准的必要步骤。以往我国课程计划的制定往往着力于知识点的安排,也就是"知识价值"的分配与落实,崇尚"知识价值",也就是分数价值,而忽略了健全人格的"素质价值"。然而"分数价值"与"素质价值"的关系毕竟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探讨"素质价值"的问题就尤为显得重要了!这就是我们现今教育经常争论的教育是"育智"还是"育人"的问题!
编制课程标准的视点
课程编制的第一个实践课题就是设定"课程目标",而课程目标往往表现为"学力目标"。一般作为课程标准编制的前提就是首先界定各学年阶段应当达到的"基础学力"或是"基本能力",然后再设定学科或"学习领域"。例如美国高中生的"基本能力"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听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使用电脑能力,而落实这些"基本能力"的是六门"基础学科"一一英语、艺术、数学、理科、社会科和外语。
"学科"是学生学习的装置,其中心任务是使学生习得基本的科学、艺术、技术,并借以形成认识能力。它们在课程中存在的根据是各自不同的认识方法和认识对象。就认识对象而言,可以分为以自然认识为对象的理科和以社会认识为对象的社会科;就认识方法而言,可以分为以文字与数字为中介的认识和通过色、形、音等表象认识客观实的艺术性认识。这样就形成了一些"学科群":牵涉读写算的"工具学科";牵涉自然认识与社会认识的"内容学科";牵涉技能习得的"技能学科"等。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带来的知识更新和繁杂化,愈益要求学科知识的关联和整合,以合科教学、自主合作的综合实践学习或课题研究为代表的课程设计愈益受到关注,甚至出现了以跨学科的"学习领域"代替分科主义"学科"的趋势,终究形成分科与综合学科并存的格局。
教学环境原本是"人工环境"。教学环境的设计不是简单的"物的教学情境"的设定,而是包括了教师的自我变革在内的"人的教学情境"一一"对话场"或"关系场"的设计。在这里,"学"是学生借助于能动地形成经验而发现意义的过程;"教"则是教师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教材的意义、并付诸行动的技术过程。就是说,"学"与"教"彼此不可分割、相辅相成。而教学环境的优化需要教师关注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化,二是生活化。现代的教学如何"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在各门"学科"或"学习领域"中引导学生积极地汲取"生活体验"、"自然体验"、"劳动体验"、"参与社会的体验"等直接性体验,显得越发重要。直接性的体验活动将会促进学习动机,使之习得自主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有助于领悟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
课程评价突出两个方面的要求:学生评价和课程实效评价。"评价指标"也应当是多元的,除了智育或学科知识的评价,还应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兴趣特长、方法和习惯等方面,旨在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课程实效评价"可以通过"学生评价"进行,也可以借助"教学分析"进行。
今晚的阅读以记录读书笔记为主,反复读划、浏览......自己的联系实际的思考几乎没有,这就是好久不读书的结果,只能慢慢跟进了!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