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关于“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话题被热议,其实历史上这样得志的“同龄人”不在少数,都在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供后人膜拜,但是一笔之后呢?后人只知那一笔,去不知道背后灰飞烟灭的很多笔……
先说说娱乐圈的吧。
卫玠
这个人,他其实应该算是位学者,玄学家,但之所以说他是娱乐圈的,是因为他长得实在太帅啦!帅到惊为天人,秒杀一众韩国小鲜肉,而且纯天然无污染,他就是魏晋时期的美男子卫玠。
魏晋是个崇尚男色的时代,男人们不比武功比美貌,涂脂抹粉,保养美容,一样不落。卫玠从小就生的不俗,可以说天生丽质,《世说新语》载:“卫玠年五岁,神衿可爱。”他的美貌甚至还引来了舅舅王济的嫉妒。王济是骠骑将军,本人也是容貌出众(可见他们家基因优良)。但他特别不爱跟卫玠走在一起,因为“珠玉在侧,觉我形秽!”我跟卫玠在一起,他像珠玉那样光彩照人,显得我是如此丑陋。这就是一般帅哥对绝世帅哥的嫉妒。
卫玠每次出门都会有大批女粉丝围追堵截,美貌、白皙,加上眉宇间淡淡的忧郁,完全就是漫画里走出来的人嘛,所以粉丝们叫他“小璧人”。
卫玠不仅长得美,还很有内涵。他很早就研究老子、庄子,在没事就喜欢瞎聊天的魏晋时期,他的能说会道甚至超过了当时的玄理“三王子”:王澄、王玄、王济(没错,就是他舅舅)。这就是典型的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而且卫玠家世显赫,爷爷、爸爸都官居高位,这样的人生岂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但是卫玠早早就死了,而且是被“娱乐至死”。《世说新语》载:“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卫玠从小身体就不好,出门又没带口罩,结果遇上大批 “卫太太团”围追堵截,跟着他一路走,一路叫,说不准还有个别激动得一直哭。卫玠没带保镖,被堵得受不了,竟然因此得了病死了,死的时候才27岁。没想到本该开了挂的人生却提前挂了,而且还是被人“看死”的,你说冤不冤。
再来看看文化圈。
初唐四杰
唐朝就有这么四位,被后来的人称为“初唐四杰”的,小小年纪就才华横溢,怎么说呢,人家天赋就是比你高,你找谁说理去?
王勃,“四杰”扛把子,《旧唐书》记载,他6岁就能写文章,9岁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16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还没成年呢,已经进了机关单位喝茶看报了。
不过轻易得到的,也会轻易就失去了。当上朝散郎后,他一直兢兢业业,深得沛王李贤欢心,然后就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一次,沛王与英王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兴,结果传到唐高宗的耳朵里,唐高宗觉得斗鸡这么不入流的游戏竟然还有人写文章呐喊助威,挑拨兄弟关系,一怒之下就把王勃逐出了长安。
王勃不甘心,又努力了几年,终于得到了一个虢州参军的职位,谁知道在任上因为私杀官奴而下了大狱,不仅仕途就此终结,还连累了父亲,如果不是遇上大赦,自己性命恐怕也不保。
父亲被贬到荒蛮之地当县令,王勃心里十分愧疚,出狱后从洛阳一路长途跋涉去看望父亲,谁知道在回来的船上,因海上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要不是他写得早,你我都读不到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你7岁在读别人的诗,骆宾王7岁已经在写诗给别人读了。你以为他能靠才华平步青云,他却在职场相当吃不开,原因就是骆宾王小朋友太耿直了!当时有人赏识他,想要破格提拔他,又碍于规矩不允许,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让他自荐,说白了就是给他一个自己挑职位的权利,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却被耿直boy一口回绝了,说自己耻于自炫,你自己把路堵死了,领导还能说啥?
职场混不好,他还要怪领导。当武则天准备上位之时,骆宾王竟然加入到由徐敬业发起的兵变队伍当中去。最后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成谜,有说一同被杀,有说投江而死,反正从此再无音讯。看来IQ再高,也抵不过EQ太低。
另外的“二杰”,杨炯和卢照邻都是自幼聪颖,什么东西一学就会,才华自是不必说。但也像前两位一样,要么恃才傲物,要么向往清风明月,不肯与人同流合污,所以职场混得都不怎么样。杨炯当了个县令,最后死在任上。而卢照邻不仅职场混不好,还得了个棘手的病。
他染了“风疾”,也就是中风。为此他特意去找孙思邈治病,可惜孙思邈也不能治好,这也怪不得人家,就是放到现在,中风也是个疑难杂症。眼见自己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被逼急了的卢照邻开始信起了偏方——炼丹药。结果他因为服食丹药导致中毒,病情更加恶化,手脚都残废了,从此卧床不起,最后,不堪忍受痛苦的他选择了自杀,了此残生。
现在我们只知道“初唐四杰”在诗词歌赋方面的成就,却少有人知道他们各自的人生是如此灰暗。
徐渭
而说起惨淡的人生,相信没有谁比徐渭更惨了。
出生于明代后期的徐渭也是一位少年天才。6岁即出口成章,一生在杂剧、小说、书法、绘画各方面表现都极出色,比如30岁才开始学画画,最终却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变革。但当你在欣赏他的《墨葡萄图》,对他的崇拜有如滔滔江水时,你想过他实际过着怎样的人生么?
他是庶出,且出生百天父亲就去世了,10岁时生母被赶出家门,20岁入赘,25岁家产被霸占。而且与大多数文人一样,他的仕途也很坎坷。从17岁到41岁,八次科举落第,中间只中过一次秀才。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38岁时做了浙闽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对书画颇有造诣和见解的胡宗宪成为了他的知己,然而好景不长,权臣严嵩倒台,作为同党的胡宗宪下了大牢,不久自杀。徐渭非常害怕株连到自己,不仅准备了棺材,还提前写好了墓志铭。他这个人心理素质太差,到最后竟然自己把自己吓出了精神分裂,多次自残不说,还在发作时误杀了妻子,因此坐了七年的牢。精神上太痛苦,生活上又很窘迫,大儿子品行不端,小儿子又在外打仗,常年见不到,生无可恋的他也很想一死了之,可是老天偏偏就是不收他,一直让他在贫穷和疾病中活到70多岁,活不好又死不了,你说郁闷不?这么痛苦的人生估计也只有梵高能体会了。
再来看看政治圈。历史上的少年天子多了去了,你以为他们是人生赢家,要多爽有多爽,但你知道他们真的愿意吗?比如宋代就有这么个不情不愿的皇帝。
赵佶
赵佶这个人,出身皇族,本可以做个悠闲的王爷,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却因为哥哥死后没有儿子继承皇位,18岁的时候当上了皇帝。自古以来,大家为了皇位都会争个你死我活,血流成河,他不争不抢,轻而易举地就成了国家的一把手,你羡慕吗?可人家赵佶根本就不想要啊。
比起治理江山,赵佶更想当个文化部长。管理好皇家美术学院,为国家选拔艺术人才,写写字,作作画,把兴趣当职业,多好。实际上,他上位后在美术这块确实做得挺好,翰林图画院人才济济,宫廷画家的待遇和地位都得到了提高,自己得了空还带带学生,研究研究书画,一不小心就创了个“瘦金体”,王希孟画了幅《千里江山图》,也挺给自己长脸的。到现在大家说起宋画,也是以宋徽宗赵佶时期的为标杆。
但是,坏就坏在他不是员工是领导。他把文化部长的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主业,而把治国安邦的工作当成了副业。当外敌来犯时,他手足无措,把皇帝之位禅让给了太子赵桓,推儿子出来给自己挡灾,不但没挡住,还和儿子一起成了金人的俘虏,造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加快了北宋的灭亡。但是赵佶也很委屈:我一个文化人就没想当皇帝啊,我就想写字画画儿,这皇帝谁爱当谁当,凭什么让我来背锅!
说了这么多,你也许会说,这些人要么是天赋异禀,要么就是含着金汤匙出身,对于普通人根本没有参考性啊!那我们就来说个白手起家的。
项羽
项羽是一介平民,但他23岁就跟着叔父项梁起兵反秦,项梁兵败被杀,项羽初生牛犊不怕虎,凭着勇猛劲儿带着一班人马冲锋陷阵,数次以少胜多打了大胜仗,最后一举灭秦。
23岁,我们还在满世界找工作呢,项羽已经在改朝换代,快要一统天下了。也许就是因为年轻吧,鸿门宴一时的骄傲自大,一时的心软,结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尽管司马迁对他的光辉业绩十分肯定,认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还将他同汉高祖一样列入“本纪”,与帝王同尊。但毕竟,他的人生虽然绚烂,却太短暂,遗憾太多。
也许你只知道他买了房,创了业,年薪上百万,却不知道他流了多少泪,花了多少时间,拿身体换金钱,拿幸福作赌注,就像你只知道历史书上那么多光荣事迹,却不知道他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永远不会知道如果让他们再选一次,他们会不会只想平平淡淡过一生?
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是自己过的,哪怕我们都渺小如尘埃,但是过得好不好,值不值,只有自己心里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