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桌子”,一句很简单的话,却藏着名与实的哲学,“这”是名,而“桌子”是实,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桌子是名,其实不是,桌子实也,这是著名的关于名与实的讨论例子,名与实所讨论的本质在于形象,“这”属于形象之外,“桌子”属于形象之内,形象之内的思考,往往都是限于实际的世界,所以,生活中的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基于实际的世界在思考问题,然而很多东西,我们仔细端详,其实不然,很多东西是有名指实,但并不是实之名,比如:这是桌子,“这”指桌子,为名,而桌子为实,但“这”并不是桌子之名,因为这可以指很多其他的东西,从这个思考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另类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超乎形象思维。
超乎形象思维是一种基于名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更多的是思考思想,而不是具体的思考一项实体事物,这种思维方式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在于能够提高我们的思想,站在另外的一个维度上去认知这个世界与认知自我,这样的思维模式需要如何练习呢?
比如用关于成与毁的思考,例子一样举桌子,桌子的实为木材,基于木材而言,桌子是毁,毁灭了木材它原来的模样,使之变成桌子,所以,这是毁,而对于桌子而言,这是成,因为改造木材,使之变成桌子的形状,所以,这是成,成与毁的思考就是超乎形象思维的思考,他超越了事物本身,但又是基于具体的实际事物来思考名的层次,这样的思维也因此更具有层次性。
可见,超乎形象的思维,是基于形象,然后提炼具体不属于形象实物的名词作为超乎的名概念,然后从名的概念去思考事物的组合或者事物的变化,这种思考方式对于我们形成价值观更有着强大的推动力,不信,你可以试一试。
观一朋友用简书写读后感,感觉非常好,因为在朋友打开浏览以后能够看到往期的文章,所以,今日就用简书这个软件来做分享,观其效果如何!【夜读文章】第8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