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培训之前,学校领导说,这次培训规格很高,要我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回校后争取推广。而我是个信息技术小白,只会简单地修改课件,剪辑音频,制作表格。抖音,美篇,剪映这些年轻人经常使用的软件我都没下载,更别提使用。所以,面对这个培训任务,我前所未有的压力山大。
为了缓解压力,我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报组织的跟着名师21天共读一本书活动。因为分享信息的需要,我懵懵懂懂地接触了接龙,在线编辑文档,使用简书等技术。这让我越来越深感到在这个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学习新技术势在必行。于是,我又阅读了《现代极简教育技术》这本书。
书里提到的极简教育技术,让我既新鲜又陌生,既欣喜又发愁。因为书中并没有详细地讲解如何操作。像我这样的技术新手只能是望书兴叹。
来到培训中心,参加这次为期五天的“双师课堂”培训,我第一次从授课老师们的讲座中真切感受到《现代极简教育技术》一书中介绍的各种技术是那么强大,对于课堂教学是那么便利。几天学习下来,我感觉自己想要学好这些技术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每节课上,只要老师一介绍软件,我就会迫不及待去下载,去尝试。于是,短短几天,我的手机里安装了好多个新软件,收藏了好多个网址链接,关注了好多个教育技术公众号……
当我做这一切时,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目标,只是单纯地想把这些技术学会,甚至贪心地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我们的授课老师可能早就料想到了这样的情况,所以,每节课他们都会强调,设计大于制作,技术需要服务教学。没有最好,只有适合自己。
参加这次培训,我觉得自己的世界被打开了一扇窗,信息技术的光束照亮了我的课堂。我需要推开传统的教学之门,走出来,利用互联网+思维,让我的学生学习到更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没有哪个教学点需要我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参与名校网络课堂也遥不可及。在这“三个课堂”上我都做不了主讲教师,但我可以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云平台上的资源主动做起辅助教师,我可以利用学到的全景客,剪映,猫抓,声咖,101PPT等技术平台,丰富我的教学,更或许,我可以根据学生的易错点,像付红军老师说的那样做一个微课视频,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
不去犹豫会遇到的困境,根据需要一个技术一个技术的掌握起来。技高人胆大,只有掌握了才有选择的余地,只有会使用才能更好更理智地用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