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处无芳草 vs 多情却被无情恼

    今天看了两首词,有一首倒挺有意思的,是耳熟能详的苏轼的《蝶恋花·春景》:

蝶恋花 · 春景        苏轼

花褪春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春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佳人,墙里佳人笑。笑见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春天步入尾声,百花凋零,杏子也结出了青青的小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小溪缓缓穿过村落人家。树上的棉絮被风吹散,越来越少。稳住!芳草遍地都有。 我散步在村落人家,感受这将春绵吹得越来越少的风,欣赏晚春的最后的美景。我路过一户人家,听见一个小姐姐银铃般的咯咯笑声。我不由得驻足,少女的笑声给这晚春注入了一丝清泉,我好像找到了满是春绵的柳树,好像我漫步于万花丛中,春天还未走远。渐渐地,少女的笑声变得越来越笑声直到消失不见,四周又回到了百花凋零,春绵愈少的样子。我四处张望,甚至想要有穿墙术,去别人家看看少女是否还在。一阵风吹来,吹醒了我的思绪,原来一直是我在自作多情,少女说走就走,只留我一个人在晚春的风中,多情却被无情恼啊。

    东坡很擅长描写景象,并将景象与自己的生活或者是遭遇联系起来。不管这首词写于什么时期,可是总是一个人生坎坷不平,仕途不顺。就苏子个人来说,这首词借暮春景象表达了自己心怀壮志却被奸人利用,壮志未酬,虽然仍有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心,但是已经没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力气与能力。想想也是极其心酸,才华不得已施展。

     苏子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诗是这样写的,惟愿吾儿鲁且愚,无灾无难到公卿。他像世上所有父母一样,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像他年轻时那样,鲁且愚只怕是想让孩子不要心思那么细腻,鲁愚到不受到伤害。

    写着写着就和自己的第一印象跑偏了。今天才读完这首诗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深深的嘲讽,是一种那种求而不得的自己嘲讽。自己的多情被否定之后,之前的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豁达就完全消失不见,被深深的失落感所代替。其实这种感觉和最近的自己也很像吧。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多情却被无情恼,可是那又怎样?天涯何处无芳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