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溪上行。
作者:溪上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真相:在外,是温润如玉、举止谦逊、面带桃花的”老好人“,在家里,却一改在外的谦谦君子和楚楚淑女的面孔,变成了干燥欲爆的火药桶;但相反地是,很多”厉害人“,在外行事坚毅、杀伐决断,在家却是一副”怂样“。
唐末,朱阿三,不是印度阿三,他是后梁开国皇帝——神武元圣孝皇帝,杀人如麻,唐朝三百年基业的“终结者”。当时天下人有多恨、多厌恶朱阿三呢?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梁之恶矣!”,“至于亡唐,其遗毒流于天下”,“天下豪杰”“孰不欲戡刃于其胸”,天下的猛人都想抢着砍朱三,可见朱三够坏吗?“梁之无敌于天下,可谓虎狼之强矣”,天下无敌,牛不牛?可见朱三够强吗?这么彪悍的人,我们怎么能叫他朱三、朱阿三呢?这位狠人是有名字的,《新五代史卷一-梁本纪》:“其父诚,以五经教授乡里,生三子,曰全昱、存、温”,也就是说,小学男老师朱诚生了三个儿子,叫朱全昱、朱存、朱温,排行老三的朱三就是朱温。他爸爸,希望他是个有温度的好人,事实上,他的温度都留给了家人。 朱温的这位小学老师父亲早早就“诚卒”了,唉!朱温他妈带着兄弟三人“傭食”刘崇家,(咱们暂且把刘崇理解为后爹),后爹刘崇常因为朱仨儿小偷小摸“数加笞责”,(看来还是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皇帝啊!),但朱三的后奶奶对他还是很好的“崇母怜之”,告诉家人说:“朱三非常人也,宜善遇之”,就是说,朱三可是非正常人类,你们应该好好滴伺候他。看来朱三的后奶奶也非常人,至少懂相术!日后,朱温、朱存兄弟俩跟随黄巢起义, 后朱温又降唐,谋得了宣武节度使的封疆大吏的职位,唐僖宗赐名“全忠”,意思是朱三对大唐王朝忠心耿耿。可是,一语成谶,还就是全忠收了大唐的命,呵呵!
富贵后第一件“温”事就是接他妈、他后奶奶来汴州享福,并封他妈为晋国夫人。朱温参加唐末的农民起义,从一个“壮而无赖”的古惑仔,混成了割据地方的军政大员——节度使,从食物链的底端爬到食物链的顶端,这一路各种见风使舵,尔虞我诈,各种腥风血雨,花式砍人,并且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朱存,就是他二哥,朱老二战死,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彪勇异常,但是就这么一个在外的“河南中原地区著名狠人”,在家里,对母亲,对后奶奶则是又“温”又”全忠“。
第二件“温”事。 在接母亲的宴席上,朱三喝得有点忘乎所以了,说:“朱五经平生读书,不登一第,有子为节度使,无忝于先人也。”就是说,我爸那个小学男老师,一辈子没出息,看他的儿子我,都当了节度使,也算光宗耀祖了。朱温妈听后“恻然良久”说:“你呀!行义未必得如先人!”“你二哥,独死蛮岭,其孤皆在午沟,汝今富贵,独不念之乎?”听完母亲的话,“太祖泣涕谢罪”朱温竟然鼻涕眼泪全下来了,向母亲谢罪,(注意,不是错,是罪!)多“怂”!“乃悉召存诸子以归”,赶紧把侄儿接回来一起享受富贵!“怂不怂”?真可谓爱憎分明,真正做到了母慈子孝、兄友弟恭!
第三件“温”事——好丈夫!朱温“虽刚暴”,但对他妻子“亦尝畏之”,甚至是言听计从,朱温“每以外事访之”,也就是说遇到军国大事经常要问他老婆的意见。在古代封建社会,一般情况下,妇女是没什么话语权和地位的,多数人对妻子的称呼尽是“贱荆”、“贱内”、“拙荆”的,明显是男尊女卑,朱温能有这种遇事就问妻子的夫妻平等的观念甚至特别尊敬自己的妻子,也是难得的真爱啊!
还有一件事,更说明朱温对原配王氏真“温”、真爱。“太祖尝出兵,行至中途,后意以为不然,驰一介召之,如期而至。”王氏牛不牛?夫妻感情好不好?朱三“怂不怂”?让皇帝你几点撤兵回家,你就得几点到家!
后梁开国皇帝太祖朱温一生征战,在唐末、五代时期可以说是一位成功人士,平民逆袭的典范,温在外“刚暴多杀戮”,在家,对母亲、对后奶奶、对哥哥、对侄子、对妻子可以说是够“温”,与在外的形象一比,那真是够“怂”!
所以,想成功多学学“五代河南地区著名狠人”——朱温。我们不要把生活过反了,把好脾气留在了外面,把不耐烦留给了家人。中国传统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举案齐眉......”这些伦理道德,对于整个家庭、对于下一代都能起到“身教”大于言传的优良品行的熏陶的作用,家和万事兴嘛!在家里,多“怂”一点,家就会更和谐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