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敏感期

距离预产期还有不到20天了,想想这日子过的也真是快,十月怀胎转眼到头了。大概也是因为在家无所事事,除了吃喝就是睡觉,也不认识老家人,所以这种节奏已经麻痹了我自己吧。

最近进入“筑巢敏感期”,用大白话说就是,想在宝宝出生之前准备好所有的一切。前几天担心尿不湿、奶粉这些,然后是婴儿床,被褥,今天又在想宝宝衣服好像不够。仔细整理了一下,贴身的衣服倒是够了,但是穿在外面的还没有。虽说穿旧衣服更柔软,但是总不至于让宝宝一件外穿的新衣服都没有吧!

想想2016年,大宝奶奶也是退休在家,期待宝宝出生的心比我更甚,早早做好了包被,买好了衣服,各种小娃子、毛巾、帽子等等。最重要是那时我在上班,想买什么买什么,连棉签、纱布这些都买的太多了。

这次也是太突然了,自己没有计划好,开始时想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殊不知,“安排”都是和经济实力挂钩的。要是我还在上班,生育保险这一块,生孩子费用不用愁了,还能获得补贴。自己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也能给宝宝更好的东西,现在总觉得有点亏欠宝宝了。说到底,在我内心深处,养孩子可是自己的事。

可是回头想想,我离开职场、自己创业已经4年了,为了生孩子再去找个工作,加上疫情的一下很多企业倒闭,好像也不太现实。

以前我妈妈总说很多事情要提前安排规划好,嫂子也是特别有计划的人,所以他们都习惯了按计划做事。而婆家人呢,做事好像都随心情,连春节回家这么大的事,都是临时确定。我是经常和老公约好如果外出,几号出发,几号回家,最后都是临时走临时回。本来我是不想和他争论什么,让他做主就好,最终却发现,没有计划好的事情,最终结果不太如愿。看来一个家庭的磨合,还需要时间。

就拿生宝宝来说,如果在武汉,可能我会更好。我可以外出做自己的事,他也能找个事做,起码我们都有收入。但是从元月份(离春节只有一个月)等过年,过完年等工地开工(没有消息),到了3月份了又等宝宝出生(预产期是4月),中间接近3个月的时间我俩在家躺着。3个月的时间我的收入不到一万,老公的收入为负数。所以不是疫情导致我们困难,而是自己的思维。

再就是房子的事,跑了2趟上海了,每次花费都是大几千,没有一点眉目。中间我们吵架次数数不清,我真是急的吐血。其实我在武汉住我自己的房子,宝宝出生后租一个房子,直到搬进新家,这一切会好很多吧。当时我想在老家呆几个月会节约一点,其实对于习惯在城市的我,单单节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开源才是最重要啊!而且城市里的机会也更多啊!

另外,虽然我也是农村出身,始终觉得农村有太多不适合年轻人的地方:

1.生活方式太粗糙,特别是老年人,舍不得吃喝,一辈子穷苦。比如我老公的奶奶,中气十足,在家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清贫。有时候我们买菜,她都要叨叨半天。

2.农村留下的都是老人、懒人,天天就是背后议论人、嚼舌根。我根本都没和任何人聊过天,他们却好像知道我的习惯一样,各个劝我多出去溜达,也各个问我有没有看男女,关你屁事啊?

3.农村消磨了年轻人的激情。因为家家条件都差不多,生活水平差不多,也几乎没有房贷、车贷、学区房、孩子辅导班的压力。能在农村呆的年轻人,不说胸无大志,起码都是安于这种闲散的生活的。一个再有拼搏精神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渐渐也会习惯安逸,然后习惯去麻将桌上消磨时间。

4.农村没有太多发财致富的机会,种地只能糊口,所以渐渐的,一些有追求的人出去打工,成为新城市人,很少回家;剩下的则是一批更加安于现状的人,都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人啊,都是环境的产物,一旦“认命”,人生就只有这个命了。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朋友家十来岁的闺女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走过 ,突然想起我的童年也是这样,孤独得骑车上学,幻想着外面的世界,发奋努力去改变命运。我的宝宝,一定不能再和我一样,从最底层的教育资源开始,走过一条艰难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路。我的宝宝,我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给他最好的条件,铺好一条对他发展最有利的路。这大概才是最深的爱吧,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筑巢敏感期,加油^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