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大饭店》

久闻《布达佩斯大饭店》盛名,这部艺术电影有着出色地构图以及动人的色彩。

除此之外,对于这部电影的类型演员情节一概不知。看完电影后,觉得不虚此行。记录下感触自己比较深的几个点吧。

一、构图

影片多采用中心构图,导演安德森将对称构图与中心构图运用到极致。除此之外,不同的画幅比例用来说明不同的年代,三十年代是1.37:1,到了六十年代,年轻作家与零对话的年代,比例变成1.85:1,在80年代,比例变成了常见的2.85:1。电影的画幅比例的变化让人在时空转换时有清楚得认知,每一帧都精致讲究。


二、色彩

电影色彩时而浓郁夺目,比如说三十年代的大饭店,鲜艳的红色电梯,门童紫色的制服。又比如zero和古斯塔夫去山上找仆人时,雪山之巅的清冷色调与唱诗人雪白的长袍,对于场景的转换,色调也随之变化,人的心情会因为极简白雪而微微放松。

在用光方面,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杀手去见瑟治的亲人时,打的顶光将他的眼睛淹没在阴影中,整个脸阴翳可怕,反面角色的气质瞬间被烘托出来。他追着律师在那个昏暗的博物馆里面行走的时候,阴沉的光线,律师不断回头的声音以及急匆匆的脚步声,整体的氛围狠狠抓着观者的心脏。

最后zero与阿加莎在粉色的礼物盒子里拥抱的那一瞬,粉与蓝的色彩交织得对称均衡,一如导演的平衡的手法。


三、情节

其实个人看电影比较少,不过这部电影的故事一旦看起来就忘记停下了。故事向构图一样在前后也呼应着,zero爬出阿加莎泛着微光的天窗与阿加莎自己爬出天窗。火车得两次停下,车窗外的士兵,都是一次次情节的前后呼应。

“微弱的文明之光,仍存留在这野蛮的屠场里,这就是人性。”以这句电影台词结束吧,希望自己以后还会多看电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