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
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107)
我去外面找工作,乘车回来晚了,儿子哭得悲天怆地。父母怎么也哄不好他,连晚饭也不吃 ,变得特别敏感和神经质。我就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头。
我去求过电大同学财务科长林木彰几次,未果。电大同学樱子是人事科办事员,她看到我就像看到了瘟神那样避开我,其他同学能躲就躲,最好的老大姐一听是我的声音,连家门都不肯开。我干脆安安心心在家,认认真真教儿子算了——托儿所他也不去了,是今年开春后去的,因满3岁了。我每月15号去人事科关工资,还表明了我回工厂的决心。
记得儿子八个多月的时候,正值夏天。有次,我从父母那里抱起他准备回家,可他的双腿不停地蹬,小手往前薅,眼睛盯着楼梯口的墙壁,嘴里哼唧、哼唧不停。
我一看:是“八”,非常醒目,不知是哪个小学生用毛笔和墨汁写的。我用手指着它,读道:“八......”;然后,我让他看我的口型发音:“b--a--ba”,还用食指,把“八”的笔画——撇、捺,在空中演示给他看:他的眼珠跟着我的手势转,他的手和腿与发音也和着我的节拍。
我又教“m--a--ma”;当音到“ma”时,我就指向自己(胸口以上的各部位)。ba和ma交替,如此反复教他。
后来,我就这么直观地教他,用a、o、i、u与b、p、m、f匹配,出现的字和意思同时把它演示出来,奇迹出现了——当儿子会走路的时候,我偶尔把他带到镀锌车间。
我对同事说:“你们随便拿一张报纸,教他读里面的一句话,只教三遍;然后,你再叫他读:如果他能认出里面的字,你就把它写下来,随便哪种方式写都行,他能辨认出来。”
同事小江半信半疑,因他的儿子还长一岁呢!小江重复几次后,果然如此;他干脆拿起钢笔写了:藏——教他三遍;临近下班时,小江拿起粉笔在地上,写下:藏——他读出来了,还比划当时教他的动作。小江彻底服了。
当时,有的同事的子女中考后,准备处理的儿童画报,我挑选了几本拿回家;还有,他表姐的童话故事书和小人书也不少——现在,我下岗在家,把儿子搂在怀里一起看,一起朗读;还有,我儿时的课文——《小猫钓鱼》《说谎的孩子》《卖菜歌》,一个一个地背给他听。
当我绘声绘色背完《小猫钓鱼》后,我就跟儿子一起来编《小狗钓鱼》《鸡妈妈钓鱼》《兔娃娃钓鱼》的故事,还一起表演它们,区别它们的不同:狗四条腿、鸡两只脚、兔子四条腿。
为什么狗和兔子说成“四条”,而鸡说成“两只”呢?我把小儿图书翻给他看:狗和兔子的脚杆可以弯曲,鸡不能弯。兔子走路是往前面跳——因它前面的腿比后面的短。我们把手当成脚,一起来表演兔子和狗走路的区别。
由于我们的环境是农村结合部,能看到这些动物;我们还学它们的叫声,把叫声演绎成我们要表达的内容,儿子可高兴啦!就这个“钓鱼”的故事,我们每次表达的方式不一样,除了它们的基本属性(比如兔子的耳朵可以耷拉,是因耳朵长)和动作、发声不能改变外,其余的都可以随想象而变化,直到这个故事实在没有再想象的余地为止,才来讲《说谎的孩子》——狼与狗的外形相似和区别......羊、山下人、小男孩,可以尽情地想象,转换角色。
同时,我用扑克教他算数,用扑克的数字累加或累减;牵着他去买菜,用扑克的方法启发他:3个一分加10个5分,让他把钱付出去;没多久,他就会算账了。有次买肉,对方多补了,我接过钱往包里揣。他说多补了十元,对方一下反应过来,夸他聪明,这么小就这么会算账。他很开心,更乐意算账了。
在市场上,他看到玩具车就要买:昨天才买了的,说好以后不买了,没有这么多的钱;他不依不饶,在地上打滚——说昨天买的是小的,今天要买大的。
我把钱拿给他,像以往那样自己去买。他回头过来说钱不够,向我要。我说这是你昨天剩的钱,再来拿钱,就没钱吃饭了。他说我包里有那么多的钱,我又给他钱。
他转回来把钱都给我,说钱不够,算了。我把钱包装进塑料袋,让他拿。我提菜,当走到安全的地方时,我把他放下来,让他自己走路。
他提着钱包荡来荡去,我时不时地提醒他:别这样,钱包会飞出去的。每次他就这样,我就放点分分钱在里面,不到一毛钱,让他拿钱包。
有次,他叫我等他,说钱包飞了,他着急地往后面跑,想找回它。我叫住他:飞了就算了,快点回家,并哈哈大笑。
到了晚上,我都要跟他盘点白天发生的事情:幺儿,你今天编的《狼来了》,编得好好哦,舌头触到地上,尾巴翘到天上。
我抱起他亲了又亲,又说:“看嘛,你把钱包弄飞了,我们明天买什么呢?”他说以后就不买玩具了。可是,他看到了又要买。我说他昨天把钱包弄飞了,他就不买了。
后来,他要买零食,我给他买了。晚上,我对他说:妈妈下岗了,没有上班,只能买菜、买米。如果你要吃零食,我就去外面打工,挣钱给你买零食。
他投在我的怀里,抱住我:“妈妈不打工,我不吃零食。怎么我没有爸爸呢?”
“你有。他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我挤眉弄眼,有滋有味地回答。
“为什么呢?”他一脸的狐疑。
“因为你没有文化。当你有了文化时,他就要你了;你就不要他,好不好?!”我把他紧紧搂在怀里。
“好。我有文化了,我也不要他了。”他一脸的天真和肯定,逗得我哈哈大笑。我俩紧紧抱在一起,笑成一团。从此,他不再提“爸爸”两字了。
“妈妈是个大学生,很有文化。妈妈下岗了,来教你——当你很有文化了的时候,你就不要他了。”他说要得。他拿出一本连环画来,叫我教他——他的干劲可大啦,翻开连环画,我读一句,他读一句:苏步青的故事。
我摆弄着他的食指:先看下面的字,再看对应的图;直到他能说出图里面的意思,再看下幅图;从这幅图的意思说起,再看这幅图下面的文字,反复对应反复交叉地看。
整个图面和文字的内容看完后,我就避开连环画,声情并茂添油加醋地讲一遍:
苏步青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比我们还穷,饭都吃不饱,根本没得钱买书。他的爸爸妈妈也没得钱上学读书,成了文盲大老粗。苏步青就跟随他爸爸放牛,路过村私塾门口时,先生正在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他骑在牛背上,跟着先生念。
他放牛时,把“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当成山歌来唱,不知不觉他爸就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他爸找到他,他在私塾门口“偷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于是,他的父亲饿着肚皮,东拼西借,总算凑足了学费,苏步青终于上学了,他特别珍惜。放学回家:他的小伙伴跳跳蹦蹦到处玩,而他去放牛,手不离书;有他爸在一块的时候,他骑在牛背上大声念书。后来,他成了大数学家,有了很多的钱,就去帮助那些读不起书的娃儿,让他们也去学校读书。幺儿,你长大了,有出息了,也去帮助穷人的娃儿读书。
他说:“要得。”我叫他像我这样讲一遍。他一遍又一遍地讲,凭他的想象讲,直到他讲得流畅为止,才读下一个故事。上学后,他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同班同学强。
我们一起到市场买菜,都是买的最便宜的菜:老且有虫眼。对方喊:八分钱一斤,我五分也能买到。儿子算出节约的三分钱,如果有叫花子,我叫儿子拿给叫花子,还对他说:“如果我们成了叫花子,你也要看书,就像那个叫花子:边讨钱,边画画。读书比画画强,可以当科学家,很光荣。”说到这里,我哈哈大笑,儿子也大笑。
下岗每月250元,捉襟见肘,都交给儿子管;他数了又数,把它放在床当头的抽屉里。今天花了多少钱,记下来,还剩多少钱。
这个月比上个月多一天,叫月大,31天;250元除以31天,就拿扑克来算减法,我们这个月每天八块零六分钱;上个月是月小,30天,我们每天只能花八块三毛三分钱。
我们一起来算,用扑克——这个月比上个月每天少花二毛七分钱。每月我就这样,教他算账。
我们一起上街买东西,今天买超出了多少钱,下次就少买。他克服了他的欲望,就是我主动给他买,他也坚决不要,把我乐坏了——我们共同来对付生存困难。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
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