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秦言是我的高中同学,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学。大学毕业之后,他并没有听从家人意见返回家乡,而是继续留在北京打拼奋斗。
短短3年时间,秦言从一名月薪4500的实习生,摇身变成月薪18000的项目经理,是我们高中朋友圈里,薪资最高的成功人士。
有句话说的很对:好的未来都是规划出来的。
秦言优异的职场表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职业规划。用他的话说:“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我都有相应的计划和总结,不能让自己的努力盲目无序。”
的确,清晰具体的计划目标,往往才能发挥提升自己、梳理人生的作用,模棱两可的计划目标,非但不会有明显惠利,反而还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苦恼。
很多情况下,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都是从“职业规划”开始的。想要拥有“快人一步”的职场发展,就必须对自己的职场道路更加明确、清晰和警觉。
——
——01什么是职业规划?
在这个日新月异、包罗万象的时代,新的行业、新的企业、新的岗位层出不穷,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想要把握更多的机遇,避免更多的风险,减少职场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就应该及时给自己拟定一份详细、具体的职业规划。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
工作一年后,我们想变成什么样?
工作三年后,我们想变成什么样?
工作五年后,我们想变成什么样?
……
《礼记中庸》里有这样的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我们对于未来发展没有丝毫规划、展望、取舍的话,我们无异是随波逐流的船只——漂到哪里算哪里;我们无异于揉弄的面团儿——环境让我们变成什么样,我们就会变成什么样。
所以,想要赢得人生的主动权,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付出;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善于规划和总结。
什么是职业规划?
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在我看来,职业规划包括5个方面,即:
①职场技能的学习;
②职场环境的适应;
③职场性格的塑造;
④职场人脉的耕耘;
⑤职场兴趣的经营。
按照时间维度来划分,职业规划又分为短期职业规划(1月内)、中期职业规划(3年内)、长期职业规划(5年内);同时还有很多周计划、月计划、项目计划作为填充。
……
在职场的道路上,不管我们是初出茅庐的职场小白,还是经验丰富的职场大师,我们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选择和困惑。这个时候,完善的职业计划不仅能否辅助我们,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还能够支持我们,早一步走出困难和窘境。
正如畅销书《做好职业规划,实现人生裂变》当中,于洋老师说的那样: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明确的目标与规划,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运用科学的方法,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困阻,衡外情、量己力为自己定一个合理而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筹划未来,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实现人生目标。
——
——02如何制定完善的职业计划
职场当中,虽然很多人也会主动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然而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纰漏,使得这份职业规划发挥不出应有的指导作用和驱动作用。
常见的错误有以下“4”种,即:
第一,只有轮廓,没有分支的职业规划,发挥不了作用;
第二,目标浮夸,不讲实效的职业规划,发挥不了作用;
第三,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职业规划,发挥不了作用。
第四,断断续续,东拉西扯的职业规划,也发挥不了作用。
所以在职场当中,我们不仅要及时、主动的拟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也要善于、正确的拟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如何才能制定健全、完善、合理的职业规划?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妨可以试试“MORS法则”的四个要素,来协助我们拟定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
MORS法则,又被称为“具体性原则”,由Measured(可测评)、Observable(可观察)、Reliable(可信赖)、Specific(明确化)构成,用来帮助人们明确目标。
1、Measured(可测评)
所谓“可测评”,就是可以测量、评价的意思。通过具体的数值、方法、路径进行评测和衡量。
比如,我们需要整理多少份文件,这是数量上的衡量;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今年的营销任务,这是方法上的衡量;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流程,来达到管理目标,这是路径上的衡量。
事实上,不仅仅是职业规划,任何计划和目标,都需要加上“数字”、“方法”、“路径”、“进度”的维度约束,它们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约束作用和驱动作用。
2、Observable(可观察)
所谓“可观察”,是指通过具体的行动方式,实现清晰的、可观察到的效果反馈。比如我们玩了一把手机游戏,就有清晰的情绪反馈,我们磕了一颗瓜子,就有一颗“瓜子仁”作为效果回馈。
工作中,很多计划任务执行起来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我们只有“人为”添加一些反馈机制,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避免半途而废的尴尬境地。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效果反馈,来判定自己的落实情况,必要的时候加以改正。
和“Measured(可测评)”一样,常见的反馈标准依然是“数字”标准,比如我们阅读了多少份文件,实现了多少营收,积累了多少新客户等等……
很多情况,一些人之所以半途而废、患得患失,就是没有明确的反馈机制,导致的负面效应。
正如畅销书《原则》中提到的那样:让自己的行为系统越来越优化,抵御负面行为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从而形成正面反馈的行为系统,使得滚雪球式的闭环加强自我价值。
3、Reliable(可信任)
“可信任”是指有坚固的主观能动性,不会轻易动摇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生活中,一些意志力薄弱的人,总会因为外界的否定和排斥,从而自我怀疑和退缩掉头。如此这样,即便我们的计划再合理,目标再清晰,它们依然不可能予以实现。
好的职业规划,往往需要充分的“信任感”、“自信心”作为思想前提,从而确保我们拥有足够的意志力和执行力,而不会轻易动摇和退缩。
4、Specific(明确化)。
“明确化”其实是Measured(可测评)的升级细化,进一步考虑计划任务的各个因素。
比如常用的“5W+1H”分析法,越是长远宏大的目标计划,我们越是应该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进行思考。
毕竟,计划越细致,越方便于执行。
尤其对于在哪个城市工作、在哪个行业立足、在哪个公司谋职这些重要问题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学历、家庭、性格、兴趣等因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规划方向。
不要人云亦云,觉得别人的选择就是好的选择;也不要顾此失彼,只考虑某个选择的优点,而忽略了它的缺点。
……
想要制定完善、细致的职业规划,我们除了“MORS法则”以外,还可以根据职业规划的“四个原则”进行改进。
1、喜好原则
只有这个事情是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在碰到强大对手的时候仍然坚持;在遇到极其困难情况时不会放弃;在有巨大诱惑的时候也不会动摇。
2、擅长原则
做你擅长的事,才有能力做好;有能力做好,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只有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才能做得比别人好,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价值原则
你得认为这件事够重要,值得你做,否则你再有能耐也不会开心。
4、发展原则
首先你得有机会去做,有机会做了还得有足够大的市场,足够大的成长空间,这样的职业才有奔头。
——
——写在文章最后的话
常言道: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只有理论联系实践,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和判断。
心理学上有一个吉德林法则,意思是说:“当我们把问题清晰的写出来,那么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当我们把目标清晰的写出来,那么目标就已经实现了一半。”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找到一张白纸,躲在安静的角落里,想想1年后的自己、3年后的自己、5年后的自己……
有什么祈愿,那就写下来!
有什么目标,那就写下来!
有什么职业规划,那就写下来!
然后把它们放在一个触手可及的地方,经常提醒我们,指导我们……
职业规划是人生进程的一部分,只有制定了良好的规划,才能明确自己走的方向,才能比别人少走弯路,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化千万的世界里,赢得机遇,减少风险,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