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分类
指导型学习。一个人用语言或文字教导另一个人时,就是指导性学习。
自我发现型学习。没有人指导,立足于自己来学习。
阅读是需要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力,训练有素的分析思考能力。
2.阅读层次。
1. 基础阅读,理解每句话的表面意思。
2.检视阅读,在短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或者称为系统化略读。理解这本书在讲什么?或者理解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用检视阅读,读完后,你应该回答这样的问题,这是那一类的书?历史还是小说?
3.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
4.主题阅读。也称为比较阅读。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书都能谈到的主题。
3.基础阅读。
第一阶段,阅读准备阶段,幼儿园儿童的阶段。
第二阶段,认字,一年级学生的阶段。
第三阶段,词汇增长及对课文的应用,小学的阶段。
第四阶段,成熟阶段,可以阅读所有读物。
4.检视阅读。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如果你想要发掘书中所有东西,但时间有限。或者不知道书本是否值得深入分析,但书中观点起码对你有用。那么你需要略读整本书。
技巧:
1.先看书名,如果有序就先看序。了解书的主题。
2.研究目录页。理解书的基本架构。
3.检阅书中的引用。评估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
4.从目录中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阅读。
5.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用这样的方法快速把书翻过一遍,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在书的结尾,作者通常会梳理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种方式,你在几小时时间里,会了解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也了解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
2.粗浅的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同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略过不懂的地方。
不同的著作应该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将大拇指,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支撑,顺着一行一行的字一同下去,速度要比眼睛看得快一点。
5.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1.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并回答。
a.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书的主题?作者如何发展这个主题?
b.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c.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解决前两个问题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d.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些很重要?
2.做笔记的方法。
坐笔记可以使你保持清醒。阅读如果是主动的思考,就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将感想写出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a.画底线,标注重点。
b.空白处做星号。只能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
c.空白处作编号。把某个论点的一连串重要陈述做顺序编号。
d.空白处记下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相同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观点不同的地方。
e.空白页做笔记。记录着自己的问题和答案。或是简化书中的论点。或是做个人的索引,将作者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读完一本书,写下个人索引后,再翻回前面,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
检视阅读中的三个问题,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他们说在谈什么?作者通过怎样的架构来阐述主题?
6.分析阅读
1.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越早知道越好。
2.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这一阶段,进而明白如果我想做什么,应该怎样利用它。理论性的作品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教你如何去做?
3.使用一句话来描述整本书的内容。找出一本书在干什么?也就是找出这本书的主题和重点。
4.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一本好书就像一栋房子,每个部分都要很有秩序的排列起来,并且每个部分都有独立性。
例如对国富论的概括:
本书在探讨国家财富的资源,任何一个以劳力分工为主的经济体制,都要考虑薪资的给付,资本利润的回收,积欠地主的租金等关系,这些就是物品价格的基本因素,本书讨论到如何更多元化的有效运用资本,并从成金钱的起源与使用,谈到积累资本及使用资本,本书借着检验不同国家在不同状态下的富裕发展,比较了不同的政经系统,讨论了自由贸易的好处。
5.列出书中各个部分的摘要。这样可以掌握每个部分的复杂程度。
通过以上几步骤,可以列出一份详细的摘要。例如本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讲了什么,第二讲了什么,第三章讲了什么。然后再讲第二部分,以此类推。就写出了书的完整框架。
6.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7.阅读规则
1.这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只有能找到与作者共通的词义,才能够理解作者的想法。做法是找出重要的词语,在找出作者用这个词语想表达的词意。
2.判断作者的主旨,那是作者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一个论述总是一套叙述,提供某个结论的根据或理由。我们要找出书中关键的几句话。这些是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然后再找出这些关键句子的主旨。对于感到困惑的句子,要慢慢阅读。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可以表达主旨时,说明你读懂了。
8.评价一本书
1.如果一本书是在传递知识,作者的目标就是指导他在试着教读者,她想要说服和诱导读者相信某事。
2.读者必须懂得如何评断一本书,就像他必须懂得如何才能了解一本书一样。
3.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的说,我了解了。只有你彻底了解了作者的观点,并能把他的观点转化为你自己的理解后,你才可以评论这本书。
4.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的辩驳或争论。
5.当读者不只是盲目的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9.分析阅读规则总结
1.第一阶段,找出书在谈什么
a.依照书的种类和主题来分类
b.用最简单语言说明整本书在谈什么
c.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大纲列举出来
d.确定作者想解决的问题
2.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a.解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b.在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c.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找到对应的句子
d.确定作者解决了那些问题,没解决那些问题。
3.第三阶段,像沟通知识一样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不然不要轻易评论
b.不要争强好胜,非争吵到底不可
c.区别真正的知识和个人的观点
d.批评作者观点的标准
证明作者知识不足,证明作者知识错误,证明作者不合逻辑,证明作者分析和理由不完整。
10.辅助阅读
辅助阅读就是借助其他书籍或资料来阅读一本书。辅助资料可以是相关经验,其他的书,导论与摘要工具书。
1.相关经验可以帮我们阅读,有困难的书。当你读书时,如果你自己觉得了解了某一点,能不能举出一个例子来?如果能举出,说明你大致读懂了。
2.许多伟大的作品,不只是互相有关联,而且在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读于与巨著相关的书,而且要依据写作前后的年表来阅读。
3.你只有在看完书之后才可以看这本书的导读或评论性书籍。
11.阅读实用型的书
1.任何使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只能靠自己的行动来解决。
2.实用型的书分两种。一种是为了说明规则,类似烹饪书籍。另一种是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类似经济道德政治书籍。
3.使用性的书籍总会有一个主旨,他会向你表示他说的规则这个规则是确切可行的。
4.几个重要问题,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内容是否真实?这本书与你有什么关系?你对作品最终的评断是来自于你是否接受他的结论,和他提出的方法。
12.阅读想象文学
1.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想象文学则在阐述体验。所以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也不要在想象文学中寻找主旨共识或论述。也不要用同一个标准来批评小说。
2.阅读规则。必须将小说作品分类。同时能大概说出剧情。在了解整本书的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13.读历史书
1.历史基本是叙事的。但是历史书和真实的历史是有差距的。历史比较接近小说。
2.两个要点,一是对你感兴趣的事件和时期,尽可能阅读多种历史书。二是阅读历史时,不止要关心过去某个时刻发生了什么,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这样行动?历史会给出一些建议,因为那是以前的人已经做过的事,既然是做过的事,就可能再次发生或可以避免再次发生。
14主题阅读
1.主题阅读是对某一特定主题选择多本书来对比阅读。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是主题阅读的前置条件。我们要先对书单上的书进行检视阅读,他会让你对想研究的主题有个清晰的概念,同时简化书的数量。舍弃那些与主题不相关的书。
2.找到相关章节。在主题阅读中,你关心的主题才是最基本的重点,不是你阅读的书。也就是说,你是为了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才阅读。
3.引领多本书的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对同一主题来说,不同的书的作者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使用自己的语言来翻译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观点。
4.理清主旨,我们可以先列出一些问题。让不同的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
5.界定议题,如果一个问题很清楚,而且作者们也会用不同方式回答他,那么这个议题就被定义出来了。
6.我们要对上面的议题按某种顺序整理出作者们的答案,并说明原因。
7.主题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最初的某个主题提供最终答案,而是为了对某一问题呈现不同的答案,对不同的意见也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