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岭市世贸学校“六一”文艺表演谈舞蹈艺术
山田耕夫
2017年6月初,温岭市世贸学校的“六一”文艺表演,让我想到了有关舞蹈方面的东西。什么是舞蹈?我想,应该不是问题的。然而,这次文艺表演中的舞蹈,还是有很多让人思考的问题。舞蹈,有人说那是肢体语言与动作协调而成的综合艺术。而有不少的老师将此理解为只要有多姿的动作就是舞蹈,然而,事实上是这样吗?所以说,这些肢体语言与很多舞者没有直接意义上的联系,当然普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我想,仅仅依靠胡乱的动作去再现肢体艺术,是不能达到表演的艺术效果的。照办网上现成的模型,谈不上艺术意义上的艺术创新。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借鉴时参考。
一、舞蹈与相关文化的积累
舞蹈不是照搬或“依葫芦画瓢”去完成动作。这里面,作为舞蹈的编导与筹划,这之中还有一个相关文化知识的积累与传递过程。这一点,我看大家缺泛必要的认识,所以我在此谈一谈。
舞蹈,换句话说,是用肢体语言这种特殊形式去托展音乐的意境,让音乐的意境顺着肢体动作去解析出来,在喜悦中,感到一种美的力量浸入观众的血液里,使之在沸腾里尽情张扬情感的美。一(5)班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由华金凤老师导演的,演出结束后,我还特意联系她发来相关视频,对比网上流传的相关舞蹈,她创艺地导入了许多属于她自己的设计的舞姿。从中,不难发现,她对《让我们荡起双桨》所相应的文化知识的深度认识。特别是这首歌的音乐背景,以及曲作家所要表述的音乐情感等方面,都有所完整的认识和相应的理解,这样,展现于舞台上,才是一种“活”的舞蹈艺术。
有位舞蹈艺术家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真正懂得舞蹈、懂得如何用身体去说话啊!”这里,他讲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呢?他给我们的信息是:舞蹈中是肢体语言,让肢体准确解读舞蹈,那才是舞蹈的追求。当今,在这方面确实普遍存在共通的问题,更多的是仅仅靠套用与音乐毫不相干的动作去完成艺术创作那是不可取的。如三(2)班的《爵士》,其动作上没有完好地再现艺术所应有的意境。有人会认为,那是从网上学来的。不错,是从网上来的,那气质远远没有,而变异的成分也太多了。之所以这样,我认为还是对《爵士》所要求的音乐知识积累得太少了,没有准确发挥出《爵士》的舞蹈艺术效果。
二、肢体动作语言艺术比什么都起作用
人类对肢体动作的热衷程度,远远超过80%的依赖总量,非语言交流占绝对优势。人们表达感受大多习惯于动作的参与。法国18世纪伟大的舞蹈编导家、理论家让•乔治•诺维尔在《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一书中写:“人类的感情达到了语言不足以表达的程度,情节舞就会大大奏效……要描绘的感情越强烈,就越难用语言来表达它,作为人类感情顶峰的喊叫,也显得不够,于是喊叫就被动作(舞蹈)所取代。”音乐舞蹈尤其是这样,是一种肢体语言的交流。舞伴之间的交流、舞者和观众之间的交流…… 例如对脚法啊、角度啊等等的符合音域的描述。但是谈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感受就没办法达到那么准确了……所以,需要学习更多关于肢体语言的知识,在舞蹈中的准确表达,帮助大家提高对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更准确自己舞蹈时内心的感受。
当然,其他具体内容,不属于我研究的范畴,此,从略。
三、舞蹈艺术之我谈
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开始和陌生人(尤其是和异性)打交道的?人们都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但大概程序都差不多。跳舞时也是这样的,标准舞、拉丁舞都是。先是眼光的接触,用眼神打招呼。然后装饰一下自己(或摆出更漂亮的身体姿态)。然后接近对方,最后是身体的接触。每个舞蹈之前都应该不断重复地这么做。比如三(4)班的《青春修炼手册》,我们就可以领略到这方面的感悟。当然,不能做得太过分,那就显得虚假、不真诚了。
在起跳之后,整个舞蹈的过程之中,是我们最需要注意身体语言的时候。人体语言里夹着各种象征、记号,才使得我们的舞蹈更丰富、更有内涵。比如二(3)班的《最炫民族风》就很好地运用了肢体语言中几个典型动作。这一切的元素、角度和位置变化使得舞蹈更有艺术味和吸引力。舞蹈作为动作艺术,也属于肢体语言的一种形式。与其他的一些非语言交流方式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它是“不说话的交流”、“是对面部表情、时间、姿势、眼神等等的研究”。
舞蹈需要舞者对每一个动作(单人的、双人的)都静下心来揣摩、放到情节中去理解,而不是照搬动作组合。信息时代,影视资料很容易得到。拿知名选手的视频来学习、研究就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切忌不动脑筋、一味模仿!这次演出的舞蹈中,很多地方就是这样。而四(3)班的《感恩的心》与六(2)班的《厚德载物》在很大程度上凸现了舞蹈的一大新方向。手语舞,虽然局限于手,而与心配合准确默契,达到了心手在艺术的高度和谐!
好,这次只谈这些,供大家商榷!
2017.6.3.于浙江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