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一个咖啡师朋友,每当我提起咖啡师的种种
他都会对我说:“每天累的跟狗一样,有时候忙起来甚至自己还要充当服务员的角色,到底有什么好。”
记得三年前他刚入行的时候,
每次只要提起咖啡这个词语,他都会精神百倍的跟我们讲起咖啡师的种种炫酷,还会拿出各种拉花视频给我们看,直到我们云云里雾里的发出各种赞叹直到他满意为止。
当时他在一个不知名的咖啡厅做服务员,工作虽然上一休一,但休息对他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
为了学到咖啡师的技能,他每天几乎二十四小时都在店里面,不为赚钱只为自己的梦想。
后来店里的师傅被他的行为所感动,开始手把手传授他做咖啡的种种技巧,
就这样不到一年时间,他摇身一变成了店里的金牌咖啡师。
当时我也是很佩服他这种学习能力和对梦想的坚毅。
不过才三年时间,那个曾经对咖啡如此着迷的他竟然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每天除了光鲜亮丽的工作时间,剩下的就是睡觉和打游戏消遣。
2
我曾因为好奇,专门分析过为何一个人对自己喜爱的事情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
1.并不是真的喜欢
2.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负担的,当带着沉重的任务去做喜欢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把当初喜好的心思消磨殆尽。
3.当把喜好变为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做好战前准备,因为不了解最终做这件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凭着一丁点的憧憬和一腔热血努力了一段时间,最终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有一个概念叫做认知偏差:
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面的现象或虚假信息而对事物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事物或判断本身与对象真实情况不符合。
一入侯门深似海,每个行业都是一样,都有着该领域的利弊。
所以在做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该领域最终的发展动态。
人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一样,自身的成长过程就是认知世界不断崩塌重组反复循环的过程。
3
我们对一件事物的前期理解一定是最浅层次的,然后随着不断的深入和学习,逐渐了解更改认知。
但在接下来深入学习的过程当中又会出现以下两种偏差:
一、人云亦云,偏听偏信
通过问询一些人该领域的现状之后就会单方面的以为原来就是“他”所说的这个样子,
那么最终做与不做,就完全取决于问询对象给出的建议是好还是坏。
例:前几天还有人问我,同学们都说现在做微商很赚钱啊,我应该赶快加入,咱们好几年的同学关系你可得帮帮我。
拜托,当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东西赚钱的时候,你再去加入是不是也太后知后觉了一点,更况且是微商这么一个早已烂大街的想法
(当然我不是说做微商不赚钱,只是在现在这个时期再去做会非常难)
二、自以为什么都懂,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
听到什么消息之后都以自己的想法定位,无论你这个东西是好是坏,反正我第一反应是不咋地(而且一般都不会去做调查,因为自以为已经很懂了)。
有自己的想法当然没错,但过于相信自己的想法一定会出现误差(更何况这是一个知识储备并不多的人)。
例:《刻意练习》这本书很不错啊,推荐你读一下,看过之后收获很大啊。
对方想都没想的回答道:“啊,那本书啊,没什么读的必要,不就是讲的反复的刻意锻炼自己的技能嘛!有这时间你还不如好好睡一觉了!”
(这个结论未免有些太过于片面了吧~)
4
那么当遇到这两种误区该怎么破解?
1.任何领域绝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说得清楚,更不是单单听几个人讲了一些浅层次的意见。
所以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调查。
问询领域的意见领袖或找来几十本相关领域的书籍,好好的参考一下该领域到底是怎么回事。
初级的认知突破了之后,便可以找一些论文、多参加一些该领域的活动论坛逐渐深入钻研。
不管做什么,千万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仅凭着片面的理解去认定或否认该领域的知识。
因为任何陌生未知的事物,对于我们来说都会产生认知偏差。一个初级水平的小白看待该事物的视角一定和深耕了十几年的老司机是不一样的。
2.有自己的主见也并没有错,但当你说出这件事不就是XX的时候那就是你的错了。
这个世界上不论做什么都不可能那么简单,所以请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尤其是对于自己并没接触过的)。
所以,急于给出结论往往会导致自以为是的结果。
3.工作也好、学习也好,只有深入了解才有发言权。
先确定这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如果是,那就一点点的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满满,达到自己所想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