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句话是说一个孩子长大后是否有出息,在其很小的时候,就露出端倪。
那么,决定孩子长大后是否成才的标准,是否只是他(她)自身所具备的性格、天赋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就是说,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和榜样的作用。
合格的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时,就懂得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然后,他们会耐心地给这颗种子浇水,施肥,修枝剪叶,使他们慢慢地茁壮成长,直至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相反,还有一些不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却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熟视无睹,任其发展,渐渐地,孩子就会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最终一事无成。可惜的是,对于他们来说,再好的天赋和资质,也只能“泯然众人也”。
所以,父母思想和行为引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如何在孩子0-6岁这个关键的时期,对他们施予正确的教育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父母,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在自己的头脑中拉起警报器:0-6岁是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好的时机。
有的父母就忽视了这一点,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生活就行了,其余的,不重要。所以,孩子出生后,他们几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而把孩子丢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试想想:你自认为节省了许多的时间,获得了极大的财富,其实,你失去的,是与孩子相处相融的最宝贵的时光,而那段“时光”是你以后无论用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
特别是孩子的母亲,0-6岁的孩子,是最需要母亲的关怀和爱的时期,也是母女建立内心链接的最关键的时期,你在这个时期,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会直接影响他(她)整个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甚至一生。
所以,我们要在这段时期,多给孩子倾注自己的爱,让他们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爱的能量,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内心奠定一种爱的基调,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尊重。
孔子曾说:“性相近,习相远”。每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一张白纸,关键是看父母给他涂上什么颜色。所以,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教养问题。
第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思想最为活跃,学知识、学文化最快的时期,父母一定要重视这一时期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在0-6岁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对他们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父母,在这个阶段必须有计划地按照孩子的发育成长规律,通过教孩子做某些事情,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促使孩子形成好的思想意识,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在0到1岁,要培养孩子准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
1到2岁,教孩子养成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归原位,不随意损坏、丢弃的习惯;
2到3岁,要养成讲究卫生,饭前洗手,垃圾放入垃圾箱内,不说脏话,有礼貌的习惯;
3到4岁,要养成自己穿衣,独自睡觉,独自上厕所等好习惯;
4到5岁,要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衣物,整理自己的床,保持自己空间的整洁;
5到6岁,让孩子知道守时,诚信的重要性,同时,要学会向别人道歉。
当然,以上的一切都需要父母有意识的培养,从平时的日常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日积月累,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
第三,这一时期,作为父母的我们,最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就是:耐心。
因为0到6岁的孩子,是最调皮,最需要管教的时期,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精力和心力。
但是,对于一些父母,特别是全职妈妈来说,一天24小时的陪伴和守护,难免会让人应接不暇、心情烦躁,甚至失去了应有的耐心。
这个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心态的平衡,调整好状态,不要乱发脾气,与孩子和谐相处。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的女儿虽然不到2岁,但是现在似乎有了自己的主见,无论什么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乖乖听话了,而是有了“反抗”意识。
吃饭,是我每天最头疼的事情。每次吃饭,我总得追着她满屋子跑,所以,有时难免会呵斥她几句,但是,我越生气,女儿好像逗我一样,越和我对着干,为此,我苦恼了好久。
有一天,我的心情格外的好,边刷剧边喂她吃饭,每吃一口,我就会给她鼓掌,然后用语言表扬她,而此刻的女儿呢,也很开心,吃完之后,又主动跑过来吃,就这样,这顿饭虽然持续了有40分钟,但是孩子那天吃了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饭。
那天晚上睡觉前,我反思了自己,才发现这段时间,是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太急于求成了,总是把孩子想象成一个大人,以一个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同时,太着急达到想要的结果,缺乏耐心,从而”欲速则不达“。
其实,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你的所有表现,孩子都能看在眼里,也都能感觉得到。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修身养性,为孩子营造一种健康安全的”心理环境“。
要真正相信一句话:“你的用心在哪里,你的回报就在哪里”。
去年,一首小诗火遍了整个朋友圈,作者是一个8岁的孩子——朱尔: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了
这首诗曾经感动了多少妈妈,也看哭了多少妈妈!
父母与子女一场,是一次修行。我们足够优秀,孩子才选我们做他们的父母。
我们倾注一生培养了孩子,最后才发现,真正成全了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一定会珍惜上天赐予的这段奇妙的旅程,陪着孩子,看尽人生百态,踏遍万水千山,倾尽爱与力量,去追寻诗与远方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