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人往往把人生的乐趣和幸福建构在金钱之上,好像没有很多钱,就不足以满足他的快乐。实际上,一位亿万富翁并不见得比一个小康家庭的幸福快乐多。
物质能满足的快乐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人生漫长,快乐有很多种,更有很多层次。其中,人生有三乐,是最值得我们好好体悟的,因为它们不仅弥足珍贵,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真谛。
1、苦中作乐
现在的好,可能只是眼前的好。现在的坏,也可能成为未来的好。一切往好处看,才能够苦中作乐。
有人说:苦字写在我们的脸上,眉毛眼睛构成草字头,鼻子好像中间的十字;而嘴巴正好呈现口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苦字,表示“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苦酒满杯,常用来描述人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常用来激励人生。可见人生和苦字,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实,苦和乐的感觉,同样在产生变化。当时的乐,很可能造成事后的苦。而眼前的苦,反而成为以后的乐。一般人太过短视,以为眼前的好,就是永远的好,而现在的坏,又是难以改变的状态。因此见好就心喜,见坏就悲伤。凡事以情绪来反应,当然苦乐参半,有苦有乐。
若是眼光看长远一些,提醒自己:眼前的好不一定是长久的好,很可能转瞬变成坏,最好不要乐的太快,还是谨慎一些比较保险。
现在的坏说不定很快就会获得转机,带来好的结果。用不着立即反应,而在沉着中妥为响应,反而容易化凶为吉,很快就如愿以偿。
简单说,苦和乐都是自己的感觉。觉得苦,就愈来愈苦。认为乐,也就愈来愈乐。但是这种感觉是装不出来的。装苦,有时候反而好笑。装了,也可能愈装愈不像。必须发自内心,才是真正的感觉。
我们最好建立苦中作乐的观念,把苦的也看成乐,可以形成进步的有效动力。感觉苦的时候,立即告诉自己:没有苦哪里有乐?多吃一些苦,乐才会出现,于是,对眼前的苦,不但不会排斥,不但不会埋怨,而且乐于接受。这种把苦转成乐的作用,便是苦中作乐。
2、知足常乐
我们常说知足不辱,知足常乐,那么老子讲的“知足”什么意思呢?“知足”就是寡欲,这里只是用寡,而没有用绝,没有用禁。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从来没有人让我们把所有欲望都去除掉,就算有那也是唱高调,没有人做得到。所以老子只是告诉我们尽量减少本能以外的要求。如果除了本身的欲望之外还不断地向外去追求,那就叫不知足。
我要吃饭这不叫欲,我要吃山珍海味才叫欲;读书,成绩及格不叫欲,一定要考全班第一名就叫欲。这都是不知足的表现。不知足是人类最大的灾祸。所有的坏事都是因为不知足,因为欲望太多,好了还要更好,多了还要更多。
一个人合理追求名利,这是难免的,就怕过分。为了追求名利,你必须要大费周章,必须要浪费精力,必须要全力以赴,必须要废寝忘食,必须要折损你的性命;更有甚者,不择手段,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最终这些都会反噬到自己身上。
老子说,知足不辱。一个人只要知足,只要寡欲,就不会招来无谓的耻辱。但是现代人很难知足,多了还想要更多,升迁了还想要更高。不要了,这样就够了,做到这一点很难,这种人才是品德修养好。老子说,知足者富。这句话重点不在富,而在知足。一个内心很满足的人,才是最富有的。因为他心中没有穷,也没有富。
一个人知足不知足,完全是自己的修养。粗茶淡饭可能觉得很满足,山珍海味有时候反而觉得一点儿味道都没有。欲望产生在我们的心中,心中满足了,你就会觉得一切都很幸福,人生也很悦乐。这没有固定的标准,完全看个人的感觉和心态。
3、自得其乐
人生无常,无论贫穷富贵、得失荣辱、顺境逆境,其实最重要的是能够自得其乐。别人“起高楼,宴宾客”那是别人的事,为何要处处比较,自寻烦恼呢?
物质生活再清苦,只要内心富足,一样能安贫乐道。孔子就曾赞叹过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现代人总是在攀比炫耀,谁的房子大,谁的车子好,谁更有钱,更有名,更有地位!殊不知欲望难平,人外有人,何苦来哉!所以,古代人即使不走仕途,也能结庐隐居,自得其乐。因为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自得;因为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之乐。
不管出世也好,入世也罢,中国人都能从中找到一种平衡,并乐在其中。儒家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时世不同,境遇不同,那就根据情况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苏东坡才华横溢,天下敬仰。虽然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始终不改赤子之心,哪怕现实处境再困难,都能从中找出一点乐趣。当他被发配到很偏远贫穷的地方时,需要自耕才能解决生存问题。他仍然能耕读自娱,并写下:“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忍饥以当肉”的心得。
可见,要想做到自得其乐,需要有随遇而安的心境。总之,生活中最容易拥有的就是自得其乐,可以从自然旨趣中获得,可以从人事因应中获得,还可以从求真悟道中获得。
正如庄子在《天运》里所说:“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人生三乐,“苦中作乐”是要我们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苦尽甘来;“知足常乐”是要我们不要太执着于欲望,才不致郁郁不乐;“自得其乐”是要我们懂得充实自己的内心,才能怡然自乐。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真乐、至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