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卡佛,一位来自底层的美国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享有盛誉。读了他的成名作——《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短篇小说集后,我认为他是当代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本质。
他的小说个人风格极为突出:用笔极其简省,没有繁冗的描写与抒情,没有曲折的情节,甚至不屑于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往往无头无尾,而只是抓取生活中一个片段,人生中一个瞬间。那一刻,奇特而微妙,我们似乎能从中窥探到一些真相、领悟一些道理,可是,“欲辨已忘言”——不禁让人沉吟再三、回味无穷。
然而最触动我的,使我对雷蒙德.卡佛最为欣赏的,是他把小说调制成一剂重口味的心灵砒霜。他的小说里没有励志的传奇,没有动人的爱情,没有温馨的家庭,有的只是形形色色的人生输家们在狗屎般的生活中辗转沉浮——他就像摄影家一样用特写镜头抓住他们生活中一个个或绝望、或荒诞、或无聊、或邪恶、或无厘头的瞬间。
关于美国,一直有着“美国梦”的说法。在美国,不论出身、背景,都能够通过自我奋斗去实现梦想、取得成功;在美国,绝大多数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中产阶级生活:有一幢郊区大房子、几辆汽车,有温馨的家庭、体面的工作……这是美国的宣传机器、文化工业所着力传播的,为全世界人民所向往的一碗浓香的心灵鸡汤。
然而,在我看来,心灵砒霜往往比心灵鸡汤更接近人生的真相。
当我们生活幸福美满时,我们往往会轻飘飘地忘乎所以,被甜言蜜语和虚情假意所包围,对人生充满着虚妄的执念和期待。尤其是处在类似美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时,安逸、舒适的状态常常使我们志得意满、沾沾自喜,从而荒芜了自己的心灵、闭塞了自己的眼界。而只有遭遇到不幸后,只有从中产阶级的小确幸中跌落时,才会悚然洞察这个世界和我们的人生那黑暗而悲凉的真相。
现代社会,本质上是一个丛林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把人类分解为一个个无所凭依的原子,并使这些原子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优胜劣汰的竞争。
于是乎,一切安全感、小确幸、向上的人生,热络的感情、稳定的关系,在这永恒的竞争中其实都是暂时的、虚幻的。而更为本质、更为真实的是动荡、是无常、是恐慌、是堕落、是离别,是人与人之间根本上的疏离,是无法摆脱的孤独。因为,在优胜劣汰的丛林社会中,从根本上说,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敌人,而且优胜者始终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属于劣汰之列——大多数人,最终都是人生输家,必须面对失败的命运。但是优胜者掌握着最多的资源,能够使自己成为聚光灯的焦点,成为社会的代表,从而以自己光鲜亮丽的形象遮蔽那大多数的人生输家,使他们悄无声息、不被注意。这也就是一碗碗心灵鸡汤的来历。
雷蒙德.卡佛出身贫苦,从17岁起就漂泊四方、辛苦打工,维持一家的生活,随后又曾堕入酗酒的恶道,久久无法自拔。他见惯了美国梦背后无数人生输家们的众生相,品尝过人生失败、堕落的恶果。于是他提起笔来,把这其中种种景象用冷酷但却又时常带着残忍的诗意的文字描绘出来,触动人心。雷蒙德.卡佛的创作风格被评论家称作“肮脏现实主义”——的确如此,因为现实的本质就是肮脏的,雷蒙德.卡佛只是用他的笔写出来罢了。
我以为,那些生活顺遂、感觉良好的人生赢家们,读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应该是读不出什么味道的,即便给予赞誉,恐怕也更多是附庸风雅——他们是很难体会到雷氏心灵砒霜之酸爽的。而在现代社会中经历过沉浮,品尝过命运苦果的人们,在读雷蒙德.卡佛的小说时,一定会常常掩卷叹息,体会到那真正的“扎心”之感。
然而,认识到现代社会的本质和人生悲凉的真相,并不意味着就此堕落颓废。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能够选择用什么方式去面对命运。无论命运的考验如何残酷,我们都可以选择有尊严、有原则地去面对,而不丧失自己的底线,不从人堕落为兽;无论在这丛林社会中输赢成败如何,我们都可以做一个骄傲的战士,坚持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战斗——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打垮;无论人生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可以不势利——不轻贱那些人生输家,而对他们充满悲悯,因为他们很可能就是昨天或未来的自己;不跪舔那些人生赢家,而对他们不卑不亢,因为他们只是一时受到命运的宠爱,并不比自己高人一等。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心灵砒霜要比心灵鸡汤更能给人以力量。因为,它不是给人以制造幻觉的迷药,而是使人直面肮脏而残酷的现实,做出真正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