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有朋友抱怨:“说小侄女莺莺突然不爱学习了,成天闹着要转学。”
“为什么,是被欺负了吗?”
“没有,自从暑假回去后就很反常,老师反映上课常常开小差,有时候拉着小朋友讲话,有时候就玩手腕上的手表。还总是带小玩具在课堂上玩,引起小朋友围观,都不听老师讲课了。老师还说,最近总见新衣服穿,小孩子过分爱美容易分散注意力。”
那是一款智能手表,能自动定位,能打电话,主要是方便家长接小朋友,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功能,班上很多小朋友都没有,刚开始,其他小朋友都围着她看稀奇,她很开心地分享,还带些玩具一起玩。由于玩具多,加上新奇好玩,小朋友都喜欢追着她,逐渐地成了孩子王。
有一次,小朋友抢玩具没注意给弄折了。莺莺心疼坏了,哭了很久,那小朋友就说:别哭了,大不了赔一个好了。莺莺回了一句:那是北京买的,这里没有,你怎么赔我?顿时,空气都凝滞了,没有人敢说话,默默散开了。慢慢地,大家不再围着她转,渐渐地疏远她,不跟她玩。最后,她主动给小朋友玩玩具,都没人玩了。
“莺莺这些玩具谁买的啊?”我问。
“我买的啊,这几年发展的还不错,刚贷款在北京买了套房子,暑假就把侄女接过来玩,小丫头从小在县里长大,小土妞一个,刚来的时候怯生生的,看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没玩过,我想着得让她见见世面啊!于是,对她进行了全方位改装。先逛街买了几套衣服,这小妮本来条件还不错,一捯饬,别说,还挺漂亮。我看着她手长脚长的,报了班,让她学跳舞,学了几天跳得挺有模有样的。”
“难怪,小镇姑娘到了大城市。”我打趣说。
“你知道的,平时工作忙,没人带的时候,她就跟着我,小丫挺乖,我见客户的时候,她就在旁边坐着看书,有时候还能帮忙看个东西什么的。其实也没特意培养她。”朋友解释到。
“跟着你就是最大的见世面啊!你去过的地方都不会太差。”我的话提醒了她。
“这表扬过了,不过想想也是,有活动我就带她去了。各种美术馆、图书馆、展览馆、艺术馆都泡过了;几个大型的会展,线下活动也参加了;各种特色小吃、美食也品尝了。可是她现在书不好好念了,以前旧衣服也不要了,只穿我买的那几套,还要各种好吃的,更过分的是闹着要转学,怎么办?”
“那是,每天好吃好喝好玩伺候着,谁还愿意苦逼回去上学啊?”
“嗯,问题出在这里。可是,我每天都累成狗了,从没有12点前睡过觉,连上厕所都在想方案,她咋不学呢?”
“城市里勤奋上进没学会,吃喝玩乐学会了。大家都被表面的风光所迷惑,哪知背后的辛酸呢?她以为转到大城市就能解决问题吗?城市越大,竞争越激烈,择校越严重,各种培优班、提高班越多。小朋友压力越大。她能适应吗?”
“想要得到更多,首先要付出更多。可是很多人不明白。莺莺还小,要好好引导。希望在她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从小知道世界的辽阔,激发她学习的动力,开启心中的智慧,照亮她看世界的路。未来能选择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选择。”我思索着。
“没错,前些年这么苦,也没人问过,这不刚刚好点,就想着帮家里改善改善生活,用各种方式鼓励她好好学习。生活还是要自己创造,我能帮一时,帮不了一世。我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何况现在我也是草根,房子车子一半是银行的,每到月底就紧张,有段时间连做梦都在筹钱还贷款。工作上更是不敢松懈,每天如履薄冰,恐怕稍有不慎就被踢出局。结婚都几年了,三十岁也过了,还没时间要孩子。平时不是这个培训就是那个学习,比我高考那会还拼命。像我们这种没关系没背景的人,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和农民工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披了一层好看的外衣,”朋友特惆怅地说。
2
小志是三线城市走出去的大学生,城市虽小,但干净卫生,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小时候,电视里经常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小志幼年一度以为除了北京和他家乡,其他都是县城,都比这差。为此闹过不少笑话。上小学,父母带他去上海看朋友。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看世界,以前的很多认知都是电视上、书本上看的,或者道听途说。一下火车,他懵了,还有这么好玩的地方。满眼花花绿绿,都是没见过的,小心脏怦怦跳,兴奋不已,每天商场不关门舍不得走,经常玩着玩着就睡着了,连做梦都在玩。返程的时候抱着妈妈的腿说:能不能不走?直到父母一再承诺以后还会再来才悻悻上火车。
回家后很委屈地问妈妈:“为什么不把我生在上海?”
“孩子,知足吧,没把你生在乡下就不错了。”妈妈笑了。
“可是,我不喜欢这里。”他不死心。
“那你好好学习,以后去上海读大学。”妈妈趁机上纲上线。
小志沉默了,不知道是不是那次激励,他下定决心,无论怎样,以后一定要走出去看看。他开始喜欢看地理类杂志,关注外面的世界。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他没有到上海上大学。毕业后,他几乎没有思考去留问题,只身南下,成为异乡异客,开始漂泊生涯。
创业过、兼职过,换过几份工作,也换过几个城市。年过三十,站在深圳的车站,仰望天空,曾经的理想被打得七零八落。没有房子,没有成家,仿佛这个城市跟你没太大关系。那些汗水泪水只有成功后才值得诉说,才有人愿意倾听。
父母已逾花甲之年,身体也不复重前硬朗。“孩子,要不回来吧,在外面也没人照顾你,回来工作吧,再给你娶个媳妇。”
父母呼唤着。作为家里的独子,他对父母是有愧疚的,特别是母亲这次住院,他犹豫再三后向老板请辞。
了解原委后,老板愣了一下,认真地说:每个人在大城市混都不容易,你现在的痛苦我都经历过,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再熬几年,会改变的。我尊重你的选择,欢迎随时回来,我们继续干,好运。
怀着一丝希望回到老家,小志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找熟人谈项目。他前期进行过调研和准备,带着几个项目回家乡发展。小志觉得凭经验和水平,还有些许关系,他应该能做点事情。可是现实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由于离开太久,他已经习惯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遭到了严重打击。
首先,办事效率奇低,毫无时间概念,言而无信。一天能办成的事情,拖一星期也解决不了。当天说好的事第二天不认账的情况常有。饭桌上称兄道弟,出门就翻脸不认人。
其次,各种关系复杂,空耗时间精力。
最主要的还是太孤独,曾经关系好的同学都出去了,留在家里的又没共同语言。想找人聊聊,发现都是家里长短,流言蜚语,思想不在一个层面,沟通困难。
以前,身边都是一群死磕自己,拼命出头的人,每天生活都特别燃,想偷懒都不行。现在身边都是享受生活,游手好闲的人。大家都没什么正经事情,主要娱乐就是,谁谁谁家女儿结婚了,彩礼有多少;谁谁谁家买车了,还是顶配;谁谁谁家生娃了,二胎还是女儿……
背后还老有人议论:“你看那个小志,听说混得不好,连媳妇都没找到,只有回来了。”
“真的吗?那肯定是挑花眼了,哎呀,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好高骛远,有本事你别回来啊……”
独自一人到市中心逛逛,白天热闹的街道晚上九、十点后,人慢慢散了。忽然想找曾经的学校,叫了的士,转了一圈发现校名已经改了,地址也变了。师傅说白天再看吧,小志说,那您随便开吧,我就想看看这个城市。印象中家乡好大,原来这么小啊,小到师傅说:我带你回家吧,这都快绕城两圈了。小志鼻子一酸,眼泪哗哗地流,止都止不住,说不清是委屈、内疚还是孤独。他发现真的回不去了,一切都回不去了,因为,他已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节奏。
处理完家事,他给老板打了电话:“头,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