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二元对立思维
小时候,在看电视的时候,遇到一个陌生角色,我头脑中蹦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一旦知道了这个角色的好人/坏人身份,我就不会再为他们的打斗而揪心,因为我知道,好人终究会打败坏人,迎来圆满大结局。
而《复仇者联盟3》为什么比《复联》其他系列更火爆?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故事的结尾,英雄们输了,而“大坏蛋”灭霸一个响指搞定了一切,让全世界的人口随机减少了一半。
在取得胜利后,灭霸住进小草屋,过起了平静的生活,看着日出,看着夕阳。他不为任何权利、不为任何个人利益,他消灭全世界一半人口的原因只是“我要为了全宇宙而活,为了维持宇宙的正常运转。”
天呐,维持宇宙的正常运转,这不是英雄的职责吗?那灭霸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当选项只有A和非A时,我们的思维会固定在这两个选项上,要么认为A是对的,要么认为非A是对的。
此时我们的逻辑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句式:要么这样,要么那样。
要么对他完全信任,尽情合作,要么就是陌路,再无往来。
要么认为这个产品超级神奇,要么就认为它完全没用。
要么认为成功全靠努力,要么认为成功全凭运气。
要么认为自己情商超高、精于沟通,要么认为自己不会说话总得罪人。
这种二元对立思维来源于我们大脑对事物的简化。
这是人类大脑进化的结果,这不怪你,但你至少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当我们的大脑对人做简化后,就会将他们简单地划分为好人、坏人,强者、弱者,学渣、学霸……我们就会贴标签,就会站队,就会轻易做出非黑即白的判断。很显然,这是幼稚和武断的。
02 灰度思维
那么,灭霸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你一定像我一样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灰度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
在颜色分类中,“白色”和“黑色”之间,还有浅灰、深灰、浅浅灰、深深灰等过渡色。除了颜色,其他事物也是如此,在黑白两端之间,还有一系列丰富的选项。
灰度思维是指,开放地考虑各个维度的选项,并赋予权重。
(这张简单的小图,我竟然画了半小时!)
以灭霸为例,我们画一条横轴,最左侧代表他是100%的大坏蛋,坏透了那种。最右侧代表他是100%正面英雄,如神一般存在。
100%坏人-10分,100%好人+10分,用打分的方式再来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灭霸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大概率,你会在-10到+10之间给出一个分值,比如-6,你觉得他在灭绝人性之外还有为全宇宙考虑的大格局,而不仅仅是-10或+10这两个选项。
你看,选项多了,你做出的选择就多了,而这些丰富的选项就隐藏在【灰度思维】之中。
“如果想要驾驭我们生活的世界,人类首先要做的就是发现各种能够让我们摆脱混沌,让世界看起来变得有序的一般原理、规则和规律。通过这一思维过程,我们将纷繁复杂的世界进行了简化,但这种做法难免会让我们犯错误,特别是当这个世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时候。”——弗洛伊德
简化是一种快速的认知工具,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就是最典型的简化。
而【灰度思维】也是你的认知武器,不要忘了用灰度思维去打开丰富的隐藏选项。始终告诉自己:我还有很多选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