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一浙江考生的满分作文引发全民热议,人民网的公众号都作了报道。
能引起全民热议,是因为大部分人觉得这篇作文不能给满分。理由很多,我看了看网友的留言,大概有以下一些观点:诘屈聱牙、晦涩难懂;堆砌素材、内容空洞;文风怪异、导向不好。
我有不同意见,容我一一说来。
1、晦涩
如果说晦涩是因为文中有很多生僻字,那是作者的问题还是读者的问题?还是语文教育的问题?那些字词如果放在文言文中,还会有人批判语言晦涩吗?多半不会,大家会乖乖查字典。但是一个现代人写文章用出来,大家觉得他不说人话。
我的问题是:那我们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在哪里?就是为了考试做题?还是为了传承语言文化?如果是为了传承文化,那写作时用出来,难道不是更好的传承?
“囧”这个字生僻不生僻?现在大家都认识。消灭生僻字的最好办法不是不用它,让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而是把它变成常用字。
如果说晦涩是因为文中引用了太多哲学家、思想家的学说,那首先应该讨论的不是晦涩问题,而是他用的对不对、好不好。很遗憾,看了那么多评论,没有一条从这个角度说。
这里要先做一个假设:很多看了作文的人,并不知道他用的对不对、好不好,因为他们不懂,或者压根儿没想去弄懂。如果这个假设成立(99%成立),那么,因为不懂,所以晦涩。这样的因果关系能成立吗?
当然,很多人会反驳:文章写出来就是给大家看的,大家都看不懂,那还不晦涩?这个反驳并不成立。因为高考作文不是给大家看的,而是给阅卷老师看的,我想这篇文章要是投稿给一家报纸或者一个自媒体大号,99%要被拒稿;但它生来就不是为了取悦大众,而是取悦阅卷老师。
如果阅卷老师看不懂,觉得太晦涩从而给低分,那问题在老师那儿:作为阅卷老师,写得好不好另说,你先得看懂,或者找个看懂的人,才能评分,不能妄定。
有人说很赞同给他39分的那个老师,高考阅卷分秒必争,看不懂当然不能给高分。正因如此,作文才由两个人评分,分差过大就给到第三个人,如果分差还是大,就得阅卷组讨论评定。最大限度保证阅卷的公平,避免出现“看不懂所以晦涩所以给低分”这样的主观低分。
2、空洞
还有人说那篇作文辞藻华丽——说实话,真没看出来。可能是我见识浅薄,对“华丽”有误解。
还有人说提了那么多名人,引用那么多名言,堆砌、拼凑痕迹太重,内容空洞无物。
那些名人名言真是太冤了。堆砌、拼凑的标准不是按名人名言的数量计算。简单说,如果一篇作文只写了三个名人三句名言,但他们不能由同一主题统摄,那个叫拼凑;如果写了十个名人十句名言,但都能为主题服务,而且服务得很妥帖,那就不是拼凑。
好比东北乱炖,食材很多,但最后炖出来大家都融为一体,味道很好呀。
再说内容空洞。何为空洞?言之无物谓之空洞。干巴巴讲一通大道理,却没有起码的论证,那个叫空洞。大家喜欢喝的心灵鸡汤,不管多营养,都可归入空洞一列。有人一拍脑袋:不对呀,心灵鸡汤讲一个道理,要举例子论证的,怎么能说空洞呢?可详实了。
问题就在这儿。在论证手法里,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最不靠谱,但大家喜闻乐见、容易理解,那就不空洞;逻辑论证最靠谱,但读起来费劲——好办呀,费劲的地方跳过去,800多字的作文,跳过400多,读半天一想,你这啥也没说呀,太空洞了。
那篇作文我前前后后看了三四遍,不懂的地方停下来琢磨,慢慢想,越想越觉得高考考场能出这样的作文,真不简单。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长、浙大副教授陈建新点评这篇文章:
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这么一篇作文,要说堆砌素材、内容空洞,实不敢苟同。
3、导向
还有人说,浙江这几年高考作文的导向就是这样,辅导老师让大家背诵大量生僻词、名人名言、深奥思想,从而将作文装点的典雅端庄、高深莫测。我对此不了解,不敢妄论。退一步讲,若果真如此,这样的导向有什么问题吗?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到了高三,题海战术是唯一出路,别的不说,能考到顶尖大学的学生,得做多少数学题?偏题、怪题也要做不少吧?为什么语文就不能通过背诵一些生僻词来装点作文呢?生僻词意味着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方法很多,这个方法为什么不行呢?
更何况,但凡认真读了那篇作文就明白,那么多生僻词,能背下来还要用得恰到好处,语言能力要求很高,根本不是一句“背下来”就能解决问题。
还有人说,这样的作文给满分,对未来参加高考的考生会产生负面影响。言外之意是,大家会拼命把作文写得晦涩难懂、故作高深,以此来获取高分。
我的看法是,这篇作文不是靠“晦涩难懂、故作高深”得了满分的,阅卷老师水平有高有低,但阅卷组尤其是组长的水平一定很高,而满分作文是阅卷组最后敲定,可见作文本身是有水平的。
如果大家都向它看齐,愿意那么写作文并且能写得那么好,那不是负面影响,那简直是语文教育甚至是文科教育的一大幸事。
至于担心很多考生会“画虎不成反类犬”,有点多虑了,经过高三的淘洗,那些“画虎不成”的同学,考场上会直接画犬——不要低估学生的智商,高考中如何使风险降到最低,怎么样将利益最大化,他们懂的比局外人多得多。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很欣赏这篇满分作文。如果仅仅因为遣词造句没有使用大白话,有卖弄、炫技的嫌疑就给低分,那实在是买椟还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