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饭
小学一二年级时,我是在村小里上学的,每天上午上完课后,就可以走回家吃午饭。到了三年级后,我进完小上学,在隔壁村,路途比较远,来回不方便,就开始每天带午饭上学。
爷爷奶奶每天总在早上四点多起床烧早饭,一大家子人,每天土灶上烧一大锅的白米饭,菜么,很简单,基本都是家里种的蔬菜做的,有时是蕃茄汤,有时是清蒸茄子,有时的油炖菜,有时是炒青菜,有时红烧萝卜……但他们总会给我炖一个鸡蛋让我在学校里午饭时吃。我的午饭装在一个搪瓷杯里,下面是米饭上面放点菜,盖子盖好,再带个调羹,最后装在一个布袋子里。我肩上背着书包,手里拎着饭盒,上学去了。
“丁零零……”下课了,午饭的时间到了,我和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都拿出午饭盒来开饭。大家先看一下各自带了点什么小菜,一看如果大同小异,也就默默地吃起自己的那份饭,如果有同学带点新鲜的菜,如果新腌的黄瓜、脆瓜、茄子等,大家会交换分享点。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大伙在一起吃饭还是津津有味,有说有笑的。
天气暖和,我们这样带饭吃还是没问题的,但到了严寒的冬天就比较受罪了。记得有一年,雪下得特别大,最深处能没过人的腿。当我们穿着被雪水沾湿的鞋子在教室里上课,只感觉脚趾头钻心地疼。当我打开午饭盒时,里面的饭菜全都结冰了,调羹挖下去硬梆梆的,同学们的也一样。老师见我们的午饭这个样子,二话不说,从办公室里取来几个热水瓶,她挨个儿给我们的饭里倒热水,我们就这样吃着热水饭,淡而无味,心中却充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这样让孩子吃冰饭可不行,有的家长花血本从市场上买了个保温杯。这个保温杯里面就像热水瓶的内胆一样,双层玻璃做的,中间是真空的。一个同学用保温杯带午饭了,大伙儿都围着她看她吃饭,她说:“这饭菜还温的呢!”说着还挖了一勺给我吃,果然温温的,吃到肚里很舒服。我们都格外羡慕,回到家后便跟长辈说起也要买保温杯。大人们还是挺通情达理的,后来班上的同学们都用上了保温杯带午饭。可是这保温杯也是很脆弱的,有一次,我午饭后把调羹放在空的保温杯里,放学回家时,可能拎得有点起伏,只能“嘭”的一声,我的保温杯的内胆就碎了,那时,我别提有多紧张和多害怕了,这么贵的东西竟然被我打碎了,家人们会怎么说我呢?会不会打我呢?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家,向父亲说了这件事。只记得父亲摸摸我的头,说:“幸好没有你吃饭的时候碎掉!”第二天,我放学回家时,家里的八仙桌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保温杯,那是父亲又给我买了一个。我很感动,我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
就这样带饭上学一直到六年级毕业,上初中后学校里就有了食堂,每天都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了。
小学带午饭的经历可真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