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路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年纪才看《在路上》似乎有点晚了,本以为《在路上》最适合20岁左右荷尔蒙高涨的时候遇见。原来不是,现在相见未为晚,喜欢的恒喜欢。

作者凯鲁亚克,我最先遇到的反而是他后期的作品《达摩流浪者》,也是《在路上》的风格。作者一路流浪一路经历一路参禅,最后在看护山林的高山小屋上顿悟。以前每年都会断断续续读一遍,跟着作者一路的自我放逐和随性飞扬,被作者意识流的写法带入了他的情绪和心境,在书中体验到自在和避世的轻松。其倾向内心体验、不注重情节,脚踩西瓜皮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即兴式手法,与《在路上》是一脉相承的。

《在路上》一群年轻人在广阔浩瀚的星空下,心神不定地自问“到哪儿去?去干什么?又为了什么?”是那种我知道我的路还很长,但不知道路在何方,“是圣徒的路、疯子狂人的路、彩虹的路?还是循规蹈矩的路、世俗成功之路。”

他们搭便车或自驾,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对世界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和热情,渴望去观察每一个经过的地方、与遇见的每一个人交谈。他们无法停留太久,永远在骚动。无法接受一成不变的日常。打包的行李就在床下,随时准备出发。

他们不问未来,漠视物质,抗拒体制,追求自由。专注享受当下的狂欢,呼朋唤友、聚会、狂饮、听爵士乐、吸大麻、滥交、飙车、打短工、小偷小摸、偷车、乞讨。

所有的放纵不羁,只是为了乘着年轻,要去遇见、碰撞、尝试各种新鲜的可能,远离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游离主流社会之外。即充满希望又焦虑,洒脱又颓废,自由而勇敢。

喧嚣过后,尘埃落定。在路上的人,有的退出了,回归主流社会,过上世俗的成功生活。有的在穷困潦倒病痛中死去。有的仍然在路上,如作者。

在后来的《达摩流浪者》中,中年的作者已经找到属于他的那条路,那条人际罕至、寻找自性的路,坚定孤独,永远在路上,,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历经7天,终于把这厚厚的一本《在路上》给看完了,尽管看的有点粗略,但还是有所悟的。 书的整个结构是松散的,没有一个...
    千飞鹿阅读 5,614评论 -1 2
  • “我总是惊讶地发现,我不假思索的上路,因为出发的感觉太好了。世界突然充满了可能性。”当主人公抛开生活琐事迈上自由的...
    酒街阅读 5,077评论 0 4
  • 年底了,今年读的书比较少,稍微汇总一下吧: 小说 《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每一个人都在影响着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又在...
    心彻阅读 2,523评论 0 1
  • 今天我读完了杰克.凯鲁亚克写的《在路上》这本书写了一个美国出生在丹佛的大学生萨尔·帕卡迪斯同一个“疯疯癫癫”的朋友...
    怪力大潘阅读 4,262评论 0 0
  • 两天的学习告一段落,此刻地铁上人不多,速度带离我去往回家的路。我内心带着满满地感动和期待,静静地捧着手机,来诉说记...
    麦麦Iris阅读 78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