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好像一个大便啊”
“哼,我要把你们这些人都丢到海里去!”
“说什么说,说尿尿吗?哈哈哈”
这些都是最近灿灿的一些语言片断,然而,面对这些,我并不生气也不急臊,四周多的年纪,一切的行为表明,他的诅咒敏感期到来了。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发现,在某个时间段内,孩子们突然很喜欢用上屎、尿、屁等一些在我们大人看来不那么礼貌的字眼。如果不了解这行为背后的原因,面对孩子这么表达时我们可能会格外头痛,而在外人面前或者公众场合估计又要觉得有些许的丢人了。
儿童敏感期这个概念我是几年前在一个育儿群里接触到的,后面也做过相关搜索和书籍的购买。虽然还没有特别认真的去研究解读,但对于各个不同敏感时期会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已经有了概念,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也就淡然了许多。比如婴儿有段时间热衷于吃手,有段时间又喜欢不断的扔掉手中的东西,你捡起,他再扔,不断重复。这一切,都源于儿童敏感期。而喜欢说“屎尿屁”或者热衷于研究屎尿屁,这是因为孩子的“污言秽语敏感期”到了,也被称为诅咒敏感期。
儿童敏感期是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会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一般发生于0-6岁当中。儿童的许多行为一开始都是源于模仿,像是试探。当他的某个行为或语言表达能在家长面前获取到比较激烈的反应时,那孩子对此行为一定会更加乐此不疲了。所以面对孩子的污言秽语或诅咒嘻骂,家长不要急于打骂制止,这样只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孩子变得紧张敏感,胆小唯诺。二是彻底反弹,更加变本加厉或者激起逆反情绪。
晚上休闲时刻,我和灿灿在聊天,某段对话如下:
“妈妈,你好像一个大便啊!”
我:“灿灿,你好像一只蝴蝶呀!”
“妈妈,你好像一个尿尿啊!”
我:“灿灿,你好像一个棒棒糖呀!”
灿突然两眼放光,“妈妈妈妈,我们来继续说甜的东西好吗?”
我:“好呀,灿灿好像一个棉花糖呀!”
“妈妈,你好像一个蛋糕呀!”
最后,谈话在很轻松愉快的情绪中结束了。
孩子们都非常善于观察,家长的每个应对细节,孩子都很容易就能捕捉到。当重复几次,孩子发现这些词语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并不能引起家长的更多反应,慢慢也会觉得没有意思也就不会再说了。这也是我在某篇文章上学习的应对诅咒敏感期的方法之一,先是不予理会,然后悄悄的转移话题,最终巧妙化解。
了解了这只是孩子生长轨迹上的一段经历,属于生理特点,当然也就无需急着上升到品质问题。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所以当你的孩子突然开始对你说“你去死吧!”“你个臭大便”之类的话,先别急着给孩子贴上暴力或粗俗的标签,也许,他们只是需要你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