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窗风雨夕

《秋窗风雨夕》一诗乃黛玉之作,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这一回,黛玉与宝钗冰释前嫌,与宝玉也是情投意合,却在凉凉秋夜里写下这首悲愁之诗。

黛玉

“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黛玉翻看《乐府杂稿》,“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这首词通篇皆为“秋”字,那种凄凉、肃杀之气贯穿其中。秋天到来,万物凋零,又添风雨,淅淅沥沥,更加忧愁。

全诗模仿《春江花月夜》的格式,“秋窗风雨夕”正与“春江花月夜”相对,其中的情感,却大不相同。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

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的林妹妹,身体又十分不适。“黛玉每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旧疾”,这次的病,却比往常又重。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寄人篱下的黛玉,母亲早逝,父亲也已撒手西区,她茕茕孑立、无依无靠,不似宝钗,至少还有宽厚慈祥的母亲与痴傻呆愚的哥哥。

黛玉有没有拿到遗产呢?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有亲支嫡脉的。”此处红学界虽有争议,我还是倾向于林如海在去世前把遗产大多留给了他唯一的女儿黛玉。但因为黛玉年龄尚小,便由贾琏带回去代为保管。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黛玉愁的是什么呢?钱财只是小事,她所忧虑放心不下的,正是她与宝玉的未来啊。

与宝玉的感情在曲折中前进,已遭受了不少反对与挑战,老太太的年纪愈来愈大,无人能为自己做主。吃斋念佛的王夫人最是脸善心黑、僵化无情,为了宝玉的未来可以牺牲一切。她与宝玉,前途渺茫。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玉虽素昔和睦,终有嫌隙。又听见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

黛玉此时的窗纱,正是前几日贾母给她的“软烟罗”,远远的看着正似烟雾一样,而且是其中最美的银红色的“霞影纱”。在这银红色如烟似雾的窗纱边,秋风凄凉,秋雨淅沥,黛玉不禁黯然神伤。

其实黛玉又岂止是哀叹自己呢?贾府此时表面繁盛,却已走向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已。在这几日的繁盛中,忽然来一丝凄凉之音,正是预示了夏天过去,秋天即将到来。“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即将到来的秋天,将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把这一切,清扫得,一丝不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秋风瑟瑟秋梧桐,秋夜寒霜秋月生。 秋院冷雨秋恨处,秋云残梦秋怨成。 注:《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
    郁兰子阅读 720评论 0 1
  • 2015年9月4日,北京,夜。 外面下着雨,不大也不小,说起来,已经这样下了一整天了。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天气,加上...
    农民赵世坤阅读 427评论 0 2
  •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
  • 当冬天的夜色笼罩下来 路灯,温情的暧昧 在车水马龙之外,找一处地儿 让心灵可以停靠。裹紧大衣的外乡人, 瑟瑟中的银...
    风同学阅读 174评论 0 2
  • 1.2日日精进:敬畏—进入—体验—交给—持续 1,缺啥补啥,怕啥练啥; 2,一切为我所用,所用为团队家; 3,我...
    染雨辰阅读 17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