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功利的生活,我觉得好累。

前几天查资料的时候,意外看到高晓松的一个视频,批评清华的某个学生功利心太重,他说“名校是干什么的?名校是镇国利器,名校培养你不是为了让你找工作用的,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我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言论了。

对于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读书念大学都是为了自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再高一点的就是自我实现,实现曾经的梦想。很少有人会说,我读书是为了贡献社会,为了报效祖国,真的太少了。

反观古代,民国时期,太多读书人是有梦想的,他们是真的在做学问。民国时期的学生做学问都讲求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论主义。比如钱穆的《国史大纲》,不空洞,不打号子,不扣帽子。民国时期的文科生做论文选题很精很细,民国时期的理科生中最优秀的人用英文写论文,研究的都是世界前沿的课题。

而现在大学生的学生论文,则多是拼凑而来,低档次地拼百度,认真点地拼知网,甚至有些人的毕业论文都是花钱买来的。学校里的浮躁气息越来越重了,哪怕是连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讲座上,如今也多了创业者、房地产大亨之类的商业人士。

所求的不同也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现在的大学已经更像是一个职业培养所,我们的某个专业课老师,每天跟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要多参加比赛多拿奖。打开各类阅读APP,也无不是充斥着大量的成功学节目、书籍。我都快忘了自己高三时所憧憬的理想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了。

之前有一个学妹,突然说想要退学,在她第一稿的退学申请书里,她写到她不能理解很多人上课不听课而是在玩手机,甚至有人可以在那里化妆照一节课镜子,她觉得这不是一所学校应有的氛围,很多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很一般。再加上,她很喜欢美术,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她觉得在学校里学那些没有用的课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想要回去重读考美术。后来,她真的去退学了,有点可笑的是,她说她去交退学的手续时,负责的老师拿出了一摞近期退学的学生文件。我这才知道,原来我们学校退学的人还真不少。

看到她的退学申请书时,说实话我被恨恨地刺痛了一下,因为她所控诉的也真是我每天都会看到的情况,甚至我也和很多朋友也同样抱怨过,我们就这样念书能有什么用呢?我一方面担心她未来会后悔,一方面又默默地羡慕着她,羡慕她有那样好的绘画技术,羡慕她有资本有勇气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也知道,这种事从来都是“成王败寇”,未来会怎样谁也不知道。就像她自己说的,她就像是一个赌徒,可就凭她敢赌,她就已经胜过很多人了。

我反观自己,曾经的我每天所想的也同样是,我要怎样做,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可难道未来我们生活的重点就只有就业了吗?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之外,我们还能去追求什么呢?

《白鹿原》里人人都敬佩尊重的人,既不是族长白嘉轩,也不是革命英雄鹿兆鹏,而是那个满腹经纶的朱先生。朱先生总说自己只是个无用的读书人,可他只身闯清兵大营阻止了十万士兵的进攻,抗日时已是一把老骨头的他坚定地要去上战场,不管是军阀还是国民党也都常到他的屋舍来拜访求教。常常几句话就可以点醒众人。他是最有气节有骨气的人,他和白鹿原里的所有人都不一样。


如今的自己,内心好像少了一份责任感。如果可以选择,我真的想少一点功利,更简单一点。纵使我成不了大家,但至少我希望自己的心里有一份想要为社会做贡献的力量,我能够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这就足够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