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学生上课,突然聊到玉米,我就引导她思考玉米的各种吃法,由此我们就展开了一场关于玉米美食的讨论:
在我的记忆中玉米的味道是多种多样的,小时候家里只种黄玉米,就是给家畜吃的那种。因为产量高,也因为家里养了猪,需要给准备粮食。玉米刚刚成熟,我就天天往玉米地跑。妈妈说要看着玉米胡子焉了才能掰。看着焉了的胡子,我就掰开外壳,看看成熟了没。这样的做法被大人们看到可是要被批评的,掰开了,里面的玉米就长不大了,会被虫咬。我每次做这样的事都是悄悄的,妈妈知道了也就说我两句,她知道我想吃玉米了。玉米快要成熟的季节,妈妈总是会给我先掰几个回家煮着吃,那味道真甜。煮玉米吃腻了,妈妈会给我烤玉米。炉灶里烧了柴火,有热炭,把新鲜玉米放进去烤,别提有多香了。烤得香香的,外面有一层炭灰,用手拍一拍,就可以吃了,每次吃完,我就成了大花猫。逗得妈妈哈哈大笑。烤玉米不能多吃,不容易消化,但我每次都贪食,就算不消化,也丝毫不影响我对烤玉米的热爱。
后来家里条件好些了,不再只种黄玉米了,也种糯玉米。那是一种又甜又糯的白色玉米,煮着吃,甜甜的,糯糯的,非常美味。每年妈妈会专门给我种一小块地的糯玉米,等我放假煮给我吃。上初中就住校了,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妈妈盼望着玉米快点成熟,这样就可以让我吃到那甜糯甜糯的玉米了。玉米成熟的周期比较短,一旦成熟,很快就老了。所以妈妈还没等玉米完全成熟就掰来煮给我吃,嫩嫩的,还能咬出水。这味道虽不糯,但十分甜。老家人一般不会在这么嫩的时候掰,太嫩了,没多少“肉”,就浪费了。但妈妈总会在那个时候掰来煮给我吃,就为了让我能够多吃几次。玉米成熟的季节,每周回家都会馋着。吃了几周,玉米就老了。每年的等待是值得的,它真是我童年美好的回忆。
老了的玉米,母亲会掰下来晒干。等农忙完了,她会把玉米打成粉,做成玉米粑粑。小时候我是不怎么喜欢吃玉米粑粑的,那时候只是觉得煮玉米和烤玉米就是最好的玉米味道。但现在却是十分怀念母亲做的玉米粑粑,那淡淡的玉米香是永远的回忆。
长大后离开家乡,来到了繁华的都市。很难吃到家乡种的玉米,只能在市场上买。每次来到菜市场,看到糯玉米都会买一些,不止是喜欢吃,更是一种对玉米的怀念吧。有一次看到一个老婆婆卖的白色糯玉米,小小的,很新鲜,剩下不多了,我全部买下。回家就全部煮了,甜甜糯糯的,很好吃,那是久违的味道,那是家乡母亲的味道。再后来就没有买到过这样的玉米了,也没见到卖玉米的老婆婆。买过几次白色糯玉米,很大,但一点也不甜,也不糯。后面看到这种白色糯玉米,我就不想买了,因为又怕不是那个味道。
有一次看到黑白相间的玉米,卖家说又甜又糯,买的人很多,我也凑热闹买了一些。回家煮着,果然又甜又糯。突然间想到,难道玉米也变了吗?纯白色的玉米不再甜糯了,而要这种杂交的新品种才会甜糯吗?朋友说花田玉米也很好吃,买过几次,就是甜甜的,没有糯糯的滋味。
玉米,这个普通的食物,承载着我儿时美好的回忆。长大后再次追寻,却已寻不到了。它属于回忆,属于过去。现在依然喜欢吃玉米,因为在我心里,它有着不一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