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好的看本书究竟要经历些什么?
图书馆借了本书,四百多页,字小、排版密,对于视觉+感觉型的我来说,有点难度。
中午吃过午饭开始看,看了几行突然觉察到大脑里是些跟书无关的声音:生活应该有趣,怎么样把无趣的事情变得有趣呢?想想自己每天做的:看书,听课,记笔记。怎么样更有趣更专注呢?······这几天记笔记用了新的形式,感觉还挺有趣的,继续用这个新方法,同时想想新花样。听课,不是坐着就是躺着,下次听不进去的时候可以换用不同的坐姿,还可以倒立,听说倒立也对身体有好处。看书,怎么办?比如眼前这本书,真的看不进去了,但是专业需要还是要看的,可是我此刻脑子在想些有的没的,大脑在排斥看书······
依据经验,我如果继续死扛着看下去,也只不过是眼睛停在书上而已,而脑中的声音不会停止。
每天的生活基本都是做重复的事,既然要生活有趣,无法变换事情,那至少可以变换做事的方式。于是,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继续与纷繁的思绪作斗争,我推开书,把刚才想的看书、听课、记笔记的新方式记录下来。
思绪就像妈妈的唠叨,想要她不要反复说一件事,就在第一时间回应她,有2种回应方式:1、做得到的,立马去做。2、做不到或者实在不想做的,可以复述她的话,让她知道你真的有在听她说话。思绪也是,如果得不到回应,祂就会一直唠叨、反复出现。
简单记录完毕,这个声音就停止了。虽然这事了了,但是我的头脑又在表达:我不想看这本书,有个课还没听呢,到底什么时候听啊?······
好吧,我知道,如果我不听那个课,这个“小唠叨”又要不停干扰我了。于是,再次把书推开,听课。
没想到这节课挺长,一个多小时,听完很累,就躺下休息一下,刚好中午也没午睡,就休息一下吧。
躺着刷了下微信,差不多4点了,心想该起来看书了,坐起来,呆了一会儿,觉得精神不是特别振奋,“这样看书效果不会特别高”,想起来早上的锻炼没有完成呢,不错,把剩下的锻炼完成,之后精神百倍地看书。
锻炼一刻钟,整个人累趴了。躺在床上休息、发呆······
5点起来,把这段历程记录下来,现在5:50。休息几分钟,一定要看书了。
“拖延症”是现代社会人们的通病,因为之所以拖延,是因为你对那件事没有兴趣,只是认为这件事应该做、必须做,仅此而已。
很多人都在对抗拖延,可是对抗的结果多以惨败告终。所以,当你发现在做一件事时拖延,不妨留意一下,在拖延时,自己在想什么,想做什么?然后去做,做完了,心无挂碍地去做那件事。
像我,一直都想写点文字,但是每次的灵光一现都如惊鸿一瞥,还有那节课,放了多日也没理会。感谢今天下午我没再对抗这个拖延,让我做了另外拖延着的两件事,而且还有了让日常变得更有趣的新想法。
说拖延是“症”?你只是还没发现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