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鲤:“不离婚,也不碰你”:大多数中年婚姻实录,太扎心!

太古鲤——用最通俗的语言为你梳理情感困惑、分享成长方法。用温暖治愈,用通透养心。

民政局的离婚登记处,很少见到中年夫妻的身影。

和年轻人说散就散的洒脱不同,人到中年,婚姻更像一个被小心翼翼包裹起来的空壳。

在外人眼里,是子女绕膝、家庭完整的体面;关起门来,却是同屋不同床,同床不同心的疏离。

没有激烈的争吵,没有狗血的背叛,只剩下日复一日的沉默,和那句心照不宣的“不离婚,也不碰你”。

这不是个别家庭的特例,而是太多中年婚姻的真实写照,扎得人心里发疼。

“分房睡,是我们对彼此最后的温柔”

网友张姐说她和丈夫结婚二十年,分房睡已有五年。

“不是谁做错了,就是累了”她的语气里没有怨怼,只有一种麻木的平静。

年轻时,两人挤在十平米的出租屋,一张小床都觉得温暖;如今换了大屋子,却宁愿各自守着一间房,互不打扰。

丈夫习惯熬夜看球,她喜欢早起晨练,作息的差异成了分房的“借口”;他打呼噜声音大,她睡眠浅,健康的需求成了彼此的“理由”。

可只有张姐自己知道,真正的距离,早已不是一张床的宽度。

睡前不再有“晚安”的问候,醒来没有“早安”的寒暄,偶尔在客厅撞见,也只是客气地问一句“晚饭想吃什么”。

有人说分房睡是婚姻“杀手”,但对很多中年夫妻来说,它反而成了婚姻得以延续的“缓冲带”。

不靠近,就不会有矛盾;不触碰就不会有失望。

就像两只疲惫的刺猬,为了不扎伤对方,只能远远地蜷缩在自己的角落,假装岁月静好。

“我们是父母,是伴侣,唯独不是爱人”

“孩子高考完.......”朋友亲戚王哥的话,道出了不少夫妻的窘境。

婚姻的前半段,他们的婚姻大多围着孩子转:一起陪孩子写作业,一起送孩子上补习班,孩子成了维系两人之间唯一的“纽带”。

可当孩子离家之后,这根纽带就会被彻底割断。

饭桌上,只剩下碗筷的碰撞的声响;沙发上,他刷着短视频,她追着家庭剧,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曾经聊不完的话题,如今变得无话可说;曾经牵着手散步的习惯,如今变成了“各走各的路”。

他们依然会一起出席亲戚的婚礼,一起给父母买礼物,在外人面前扮演着“模范夫妻”的角色。

可只有回到家,才会卸下伪装——他不会再主动帮她拧包,她也不会再为他留盏灯。

他们是孩子的父母,是彼此的家人,却唯独不再是心动的爱人。

婚姻于他们而言,更像一份需要履行的责任,而非想要奔赴的幸福。

“不离婚,是因为成本太高”

“想过离婚吗?当然想过。”小区李女士苦笑着说,“可一想到孩子、父母、财产,就不敢动了。”

人到中年,婚姻早已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牵扯太多的“成本”。

对孩子来说,“完整的家”是成长的保护伞。

哪怕父母之间没有感情,王女士也不愿意让孩子被贴上“单亲家庭”的标签,怕他被同学议论,怕他在婚恋观上留下阴影。

对父母来说,年迈的父母得知她们离婚后,会有多担心、多难过。

除此之外,还有现实的经济纠葛:一起共同经营的小生意拉扯财产每一样都让她望而却步,“与其折腾一场,最后两败俱伤,不如就这样凑活着过。”

这是王女士的无奈,也是很多中年夫妻被迫的选择。

他们不是不想离婚,而是不能——不是因为还爱,而是因为“输不起”。

中年婚姻,就像一杯放凉的茶,没有了当初的热气,也失去了原本的甘甜。

不离婚,是为了体面,为了责任,为了那些放不下的人和事;不碰你,是因为疲惫,因为失望,因为再也找不回当初的心动和热情。

鲤鲤想说: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夫妻在这样的婚姻里坚守着。

或许,他们期待着某一天,一杯热茶能重新温暖彼此;或许,他们只是在习惯中,找到了属于中年婚姻的“相处之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