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弟弟问我
“你在做什么工作”
“做设计,画图纸。你以后想做什么呢”
“我想当作家,我都想好了,早上6点起来跑步,然后回来吃个早餐,开始写作,到下午两点交稿,休息一会,傍晚到晚上就有一些自由的时间,想做直播,作家比较自由,只要按时交稿就可以,原本想和妈妈一样做金融,但是靠天吃饭不太好。”
“为什么金融是靠天吃饭?(心里还在想不是农民伯伯种地怎么会靠天吃饭,他的回答让我觉得我想得还没有他想得远)嗯,作家不错的,等你作品足够多的时候可以联系出版社帮你出书。要直播游戏吗,现在有一些直播弹琴或其他才艺的人气也不错”
“做金融如果发生了经济危机就可能丢掉工作了,弹琴我也会,会吉他,但是想播游戏”
“那有想过什么游戏吗?”
“到时候会有很多新的游戏,现在的也会过时,到时再决定”
“嗯可以的,当做业余爱好自己喜欢就可以了”
“你是不是已经大学毕业了,大学会不会难考,我想考厦大,好像很难”
想了想自己那个都是学屌的学校,没有错就是学屌,连学渣都没几个,我的成绩从小学到高中大概呈现一个从中上游慢慢到中下游的堕落过程,最后上这个学校是为了选择专业而妥协了学校。高考完填志愿不是很多指导专家都说:为了专业迁就学校,为了学校迁就专业。
到了学校发现这是一个不管多少分都可以来读的学校!@#¥%
我原本想说现在社会不管成绩怎么样只要想上大学就可以上的,但是我知道成年人的一些话语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影响是无穷大的,本着不在他心里种上“反正都能上大学读怎么样都无所谓的”萌芽(后来发现是我多虑了)于是我换了一种说法。
“大学不难考,但是好的大学和不好的大学差距很大,周围的同学老师差距很大。不好的学校,周围的人大部分每天睡觉玩耍,而好学校的人,大部分都会自觉早起上课读书,就像你们班也有不爱学习的那么几个人吧”
“对,有10个左右拖后腿的”
“这样的同学会在你以后上初中上高中的途中慢慢过滤掉,越来越少,最后剩下来的都是跟你差不多的”(不排除那种靠关系靠钱借读的,但是不要从小就让孩子觉得社会那么现实那么势力嘛)
弟弟现在四年级,成绩都是班级前十,婶婶说从来不用担心他的学习,很少督促他,这几天刚要期中考,她说考试对于他来说就像平常一样的。从刚上小学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并且不用多操心,这大概是培养出来一种好习惯的重要性,现在他认为的就是考这样的成绩对于他来说就是正常的,一切都是习惯,接着保持下去就可以了。上了初中高中大学出了社会,在自己看来这些都是习惯罢了,并没什么特别的。更让我吃惊的是,他对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行业,并不是像大多数孩子一样随口说说,想当科学家?想当宇航员?想当医生?而是对感兴趣的东西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金融行业的经济危机,知道作家的工作环境如何,知道主播游戏业的更新换代与时俱进。(甚至对金融业的了解都超过20出头的我,我就当我对金融方面不感兴趣所以没去了解当借口吧)
谈谈我的习惯,我是一个中游的习惯,习惯不要太差的成绩,从小学开始,就算是中等吧,于是也就习惯了中等,到什么样的环境都是这样,不好也不太坏,保持中游。坏处是,没有往上爬的习惯,没有在上游的习惯,在中游感觉闲适安逸。于是就一直保持下去。所以建议大家都培养起优秀的习惯而不要像我习惯了中庸。
因为习惯了,就会觉得理所当然。
我们要习惯性地去学习,习惯性地去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周围的美景。等养成了优秀的习惯,也就习惯了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