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盘》你听了吗?

今天,和一位知名新闻记者朋友,聊到《玉盘》这首歌,他告诉我他反复听了多次,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场景来听。他听出了昂扬和振奋人心的内涵,也隐隐体会到背后的底蕴。不同类乐器的演奏融合,童音的演唱,给他带来无线的遐思。

《玉盘》作为2025年央视春晚的亮点节目,通过四川大凉山“妞妞合唱团”的纯净童声,以月亮为意象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其歌词融合了童真视角、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多重意蕴,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解析:

童真视角下的宇宙追问。歌词以孩童的口吻向月亮发问:“玉盘玉盘,你为何悬于屋顶上?玉盘玉盘,你为何白白送银光?”这些充满天真烂漫的疑问,既是对月亮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的好奇,也隐喻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永恒探索。这种视角将科学探求与诗意想象结合,呼应了屈原《天问》中“明明暗暗,惟时何为”的哲思,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探索精神。

传统文化与神话的现代演绎。歌词巧妙融入了嫦娥、天宫、大圣等传统神话元素,如“那孩子乘风越过天上万重山”既暗含嫦娥奔月的传说,又隐射中国航天工程的“九天揽月”壮举。同时,歌词化用李白“呼作白玉盘”与苏轼“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将古典诗词的浪漫豪放与现代科技成就交织,形成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

航天精神的诗意表达。创作灵感源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歌词中“向星汉”的意象,既指代古代神话中的“银河”,也象征现代航天探索的目标。通过“百年故事千年唱”的咏叹,歌词将古代先民对宇宙的遐想与当代科学家的创新精神联结,展现了中国从神话想象到科技突破的传承。

地域文化与普世情感的融合。作为“四川造”歌曲,《玉盘》的旋律和歌词均蕴含四川特色:彝族打击乐与口弦的编曲元素,展现了凉山民族文化;而“月城”西昌的卫星发射场景,则被转化为舞台上的航天员与虚拟宇宙空间,体现地方记忆与家国情怀的交融。歌词中“喜时别时”的悲欢离合,既是个体情感的投射,也暗含人类对团圆与离别的普遍感悟。

音乐与科技的共生美学。舞台呈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浩瀚宇宙,与童声的空灵质感形成呼应,强化了歌词中“向星汉”的意境。电子音乐与民族乐器的结合,既保留传统韵味,又赋予歌曲未来感,象征科技与艺术在探索精神中的统一。

《玉盘》的歌词通过“月亮”这一载体,将个体童趣、文化基因、科学理想编织成多维叙事。它不仅是孩子们对宇宙的纯真发问,更是中华民族千年求索精神的当代回响,展现了从神话到现实、从地域到世界的文化张力。正如词曲作者谭淇尹所言,这首歌承载了“仰望星空的勇气和浪漫”,是对传统与未来的一次诗意对话。

有人把它同古代的战歌想联系,配上古装电影片段;有人把它配上电影《流浪地球》的画面,也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四川这个地方文化很神奇,出了刀郎的歌、《哪吒》、《玉盘》等文化现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