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 23小教文 黄德哈 2023404011
当北斗卫星划破苍穹时,总有人想起少年时在课本上涂鸦的航天梦;当量子计算机刷新运算速度时,总有人记起实验室里熬红的双眼。青春从不是躲在温室里的花苞,而是劈波斩浪的船桨——在时代的浪潮里,唯有以热血为墨、以勇毅为纸,才能让年轻的锋芒划破平庸的雾霭,在潮头之上写下属于这代人的注脚。
青春之桨,需以理想为舵。百年前的湘江边,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呐喊,让青春与家国命运紧紧捆绑;如今的航天城里,平均年龄35岁的科研团队用“嫦娥”探月、“天问”奔火,把少年时的宇宙想象铸成现实。理想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时代土壤的种子。就像敦煌研究院里,一群年轻人用数字技术让千年壁画“活”起来,他们在洞窟里与壁画对话的日夜,正是将青春理想熔铸于文化传承的征程。当个人理想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青春的船桨便有了破浪的方向。
弄潮时代,需以创新为帆。疫情期间,00后女孩陈琪方在方舱医院里写下“我们可以暂时被病毒打败,但绝不会被打倒”的日记,这份用文字传递的力量,恰是年轻一代面对危机时的创新表达;云南小伙“滇西小哥”用镜头记录乡村美食,将传统手艺拍成千万人追更的视频,让世界看见中国乡土的生命力。创新从不限于实验室,更藏在对生活的热爱里。就像一群大学生把非遗苗绣融入现代设计,让传统纹样爬上时装周的T台,他们用年轻人的审美重构文化符号,正是以创新为帆,让青春之舟在传统与现代的浪涛中破浪前行。
勇立潮头,更需以担当为锚。河南暴雨中,一群“95后”自发组成救援队,用冲锋舟在齐腰深的积水中转移群众;凉山火场里,00后消防员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火线,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的誓言刻进年轮。担当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身影。就像支教老师支月英,从“支姐姐”熬成“支奶奶”,用36年的坚守让大山里的孩子看见外面的世界,这种把青春扎根基层的选择,正是用担当为青春之舟锚定方向,让它在时代浪潮中不偏航、不停泊。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这代人既是追潮者,更是造浪人。当“后浪”的呼声席卷网络,与其困于“被定义”的焦虑,不如像北斗团队里的年轻工程师那样,在星轨计算中打磨技艺;像驻村第一书记那样,在田间地头丈量初心。青春的意义从来不在温室里徘徊,而在风口浪尖上驰骋——以理想为舵,让船桨划破迷雾;以创新为帆,让航船乘势而上;以担当为锚,让征程行稳致远。如此,当时代的浪潮退去,我们留在沙滩上的,必将是属于这代人的深深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