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笔者以组图的方式,阐述自己关于个体的人与人类整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及自我的思索,以下文字内容仅对照片作辅助说明用。若各位能提出自己宝贵建议,本人十分感谢!
①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章中描述一个洞穴,人一生下来就在洞穴里,手脚都被绑着,身体和头都不能动,他们眼前是洞壁,他们背后是一个过台,过台背后是火光,火光把过台上人来人往的活动投射到洞壁上,洞穴里的囚徒便以为洞壁上晃动的影像是真实的——这个洞穴就是我们的世界。
②手做为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必要“工具”,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刀耕火种”的年代,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他们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武器。后来这样的行为慢慢演化为古时人们的拱手礼等。人们现在依然用握手礼表达合作、和解、和平等。
“看手相”时至今日也还在民间流行。这样的行为反应出人们相信手能够表达自己的性格、命运甚至灵魂。
③人们将天的概念神格化、人格化,故有“老天爷啊!”这样的感慨;诗人李白在《乐府·将进酒》曾写下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此句意指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需要我去完成。某种意义上,这反应出了人相信自己的命运来自上天。
宗教中描述的天堂也是人们死后向往的灵魂归宿。
④自从人诞生,在世界上踏下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脚印,就已经开始了找寻自我的旅程。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渐渐形成,不但代表了个人的成长,也反应了整个人类思想的进程。从婴儿时开始注视、抓寻能反应自己的影子,到中国人的俗信中对影子的看法,都反映出人始终都在尝试认识自我、寻找灵魂。人们低头凝视自己的手掌,抬头观望天空,这俯仰之间不就是在思索自我的过程吗?
⑤无论中西方,人们都会十分重视孩子满一周岁的生日。人们会摆上蛋糕、宴请宾朋,以这样的方式来庆祝生命的延续。纵使对人个体来讲,自己的第一只生日蜡烛终将随时间流逝而熄灭,但从人类整体的角度看,这支象征生命的生日蜡烛一旦被点燃终究将永远不会熄灭。这样不灭的烛光或许并非真的不会熄灭,而是因为人们能够不断审视客观世界、打量自我,以至于我们能够在烛光十分微弱时能把它再次点燃。
特别声明:版权归©Ycheng-L所有!转载前务必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