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年的《恐怖直播》,到今年的《蚯蚓》,韩国这种对人性、对社会、对法治暗讽和反讽意味极其浓烈的电影,从我的心头滚过,从来都是可以掀起滚滚热浪的。而越是这种题材的电影,也越是可以告诫那些心中暗合“外国的月亮总是比较圆”的人:同一片天空下的人性,既可以丑到毁灭,也可以美达重生!而在不公的“正义”面前,总会有人坚定不移地选择与其同归于尽。
我不准备花大的篇幅来讲述电影的情节。那些别样的人生,在你观影的同时也是你在体会和感受。如果说看完《蚯蚓》,有些东西会让我静下来沉思,那便是三个既无法忽视,又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
1、是什么?让未成年人在施暴时,觉得自己是有保护伞的!
李子若(女主角)以其独有的音乐天赋考取了贵族艺术学校,在其以宽广的音域在新生中崭露头角之后,校园霸凌便成了她的梦魇。贫穷以及这个年纪少不了的自尊心,都不应该成为他人对子若施暴的理由。但习惯了仗势欺人的同学如果想欺负一个人,理由是不是合理还有那么重要吗?就这样,侮辱、轮奸、胁迫援交等等手段都让子若失去了一个为人的基本自尊。也许在那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所敬畏”是才是他们必须要上的第一课!只有对生命和规则心存敬畏,才能从根本上剥开那虚无缥缈,且从来都不能真正保护他们的“保护伞”。
2、法律即正义?
法律约束人,执法仍为人!弱者的声音得不到传达,法律就俨然是正义而不公平的最大代表了。小人物的声音,汇集不起来的是多数。如果说弱者只能在以暴制暴和委曲求全中取其一,那么惨烈的结果无需言说,也足以让人为之不值。事实上这类问题的存在从来都是值得探讨的,我喜欢戏剧或者影视作品用夸张的手法去激化原本存在,却引不起重视的矛盾。法律是不是正义这个话题没有讨论的价值,但法律能不能伸张正义,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却仍有校正的空间。
3、同归于尽了的正义?
我们用自己的眼光去丈量别人的时候,往往都很难客观公正地理解当事人的心理。子若的父亲投诉无门,以暴制暴绝对是作为父亲的他在绝望中的选择。看武侠片长大的我们并不乏英雄情结,看到杀人偿命的结果也乐于拍手称快。为什么一直以来,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都没有压抑的感觉?简言之,就是好人(主角)死不了,最起码在与坏人的对决中赢取了胜利。那什么又是“同归于尽了的正义”?在我看来,就是正义与邪恶的“双输”!你没有办法为报了仇的父亲喝彩,你更无法坦然接受这种想辄心情沉重的结局。
影片的结尾,没有告诉我们父亲怎样了。我觉得,留白往往比直给更有力量。这种力量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多了一个人思考,便多一份改变的可能。至少,正与恶,不能同归于尽......
✔ 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总有期期,可以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