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想法: There is no shallow motivation.
之前偏执于太多却没有去做,不管什么动机,能享受现在的生活,不虚度时光是最好的。
当然,并不否认方向的重要性。
==========================================================
“只有我们并非真正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时候,才会以成功或失败的观点来思考事情。真正喜欢的东西哪需要每天打什么鸡血告诉自己咬牙坚持?如果用成败看一样东西,其实也就是你并不热爱。PhD如此,爱情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今天读到一句很棒的话,没有成败,只有喜欢不喜欢。别人的评价,分数没有那么重要,你要从心里认可你自己。
==========全文如下=============
作者:欧阳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421767/answer/181760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当亲戚问我还有几年时,身为不吐槽会死星人的我心里就在说“泥煤,说的像是坐牢一样,下一句是不是说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出来。”亲戚都只知道我在读一个叫做PhD的东西,至于那是什么,到底有什么用却并不大清楚。末了,人还说一句,"以后肯定能赚大钱吧"。我摸摸后脑勺,怯生生地说句:"呵呵",跟小时候去游戏厅被抓住后一个德行。
说来有些讽刺,思考PhD是什么是在我开始读之后。本科时,就一个念头,牛B的都出国了,我也要出国,当时考虑的无非是如何能拿到更好的offer,生怕在别人眼中我不成功,被虚荣心和其他各种小九九绑架着半推半就地我就开始了PhD生涯。来了之后才发现,所有的评判标准都虚无起来,当初觉得的更好的offer这一个概念都变得虚无缥缈起来。学校排名跟星座解密一样五花八门,极不靠谱,何况都当PhD了,关乎一切的只有自己的学术成就了。于是我开始思考花五年的时间忍住空虚寂寞冷去读一个近乎屠龙之技的PhD有多大意义。
PhD经常聊到的话题就是以后的出路,隐隐透露出担忧和迷茫。20几岁的人谁不迷茫呢?20几岁的时候除了富二代,谁不是两手空空?有的时候,我们就是想得太多,想的多了,做的就少了。又有谁的人生是自己预测的了的呢。在这个年龄,太祖还在图书馆迎来送往,太宗还在法国搬砖,还在当英语老师的马云也没想过有朝一日开创商业帝国跑到美帝去谈收购......知道未来怎样,那就不叫人生了。人,总是愿意沉浸在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担忧之中,却不明白其实没什么过去未来之类的东西,这流动的世界只有当下。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不妨学学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想过转行和退出就不叫读过PhD。我也总是会在读的过程中产生这样的疑问。怎样的选择才是正确的呢?当初如果选择了那样,现在会不会不同呢?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正确的选择,最好的选择就是选择一种活在的当下的态度,认可自己的选择是当下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这样才不会为那些选择而苦恼。想转行和退出并不可怕,那只意味着你并不真心喜欢PhD,没有勇气放弃沉没成本,没有勇气去追寻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才可怕。要么赶紧转行,要么好好学术,没什么好犹豫的。推荐看看《源泉》或者《月亮与六便士》,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自由,只要你有勇气。
而且,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PhD不能给我们带来财富,它不是一份体面工作的通行证,甚至更有可能是一个2B青年的墓志铭。就很多专业而言,PhD的就业情况并不比本科生,硕士好。虽然我推崇备至的辛弃疾讽刺道:季鹰归未。但我对张季鹰的哲学却十分欣赏: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 在这个消费至上,成功学大行其道的社会,你不年入百万,豪宅名车都不好意思见人似的,不少人都患上了不成功恐惧症,期待着有朝一日飞黄腾达,扬眉吐气。在我看来,真正的快乐是往内寻找,而不是去寻求外部的认同和标签。动物只要吃饱了,没疾病就会快乐,而少有人坦然拥有这样简单的快乐。只要自己喜欢,一辈子拿少量薪水做研究又有什么不好?其实,至少我是不需要那么多物质财富的,我家也不需要我赶紧出来赚钱,所以PhD的工资已经让我很满足了。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写下理想时,一个班一半的人写科学家,现在已经完成当年的梦想了,这是多么让人心怀激荡啊(实验室打工的本科生的title都是junior scientist,所以我暂且恬不知耻的号称一下科学家吧)。
只有我们并非真正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时候,才会以成功或失败的观点来思考事情。真正喜欢的东西哪需要每天打什么鸡血告诉自己咬牙坚持?如果用成败看一样东西,其实也就是你并不热爱。PhD如此,爱情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在外人眼里,男博士无限接近猥琐的抠脚大汉,女博士约等于第三类人。大概在许多人眼里博士就属于书呆子吧。我倒觉得,呆子就是呆子,跟书有半毛钱关系啊。博士生跟其他人群一样,既有“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的热血汉子,也有“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既有温婉可人的小学妹,也有神神叨叨的大师兄。一个人有趣与否,跟学历,读书又有什么关系呢。相反,我认识的不少PhD, 由于有大量自由支配时间,在自己的爱好上走得很远(不少PhD忙得不可开交,但包括我在内的一小撮还是有闲的)。
不要让PhD成为自己的负担,不要老觉得PhD在手,天下我有。一纸文凭带来的也许就只是那张纸而已。PhD也只是日后做学术研究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冯唐拿下医学博士后,并没有当医生,反而去了咨询公司,后来又成了作家。德国总理默克尔读物理博士时恐怕没想过以后在欧罗巴众横捭阖的日子吧。PhD是让你在学问上越来越深,并不是让你的人生道路越来越窄。读PhD反而教会我不要给自己设限:老告诉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喜欢的。有些事情,不是我们不喜欢,可能我们明明喜欢,但我们搞砸了,导致自己想逃避,给自己的软弱找借口。多尝试,多失败,这才是bench work告诉我的。
或许多少年后回想起来,PhD这段岁月会是那么的珍贵。有人为你买单,你只需要负责解决一个没人解决过的问题就好了,那种摆脱身边的喧嚣,在黑暗中摸索的成就感简直比环球影城的过山车还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