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朋友系列挺久了,毕竟我朋友不多,比较好写。
都说相似的灵魂会彼此吸引,那我们俩就是一场将错就错。虽然那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但是读初二,不过才十三、四岁,所以没见过世面的我,才会觉得那个开班会的时候在黑板上写标题的人很耀眼——是全班写字最好看的人呢。而我是个转学生,住宿生,内向到孤僻,从外表到成绩都毫无亮点。后来换座位,你成了我的后桌。
那时候你和你的同桌老美是好朋友,我虽然没说过但是很羡慕,总是努力的想融入你们,却总是被你们“同仇敌忾”,现在还能记起你俩一起拉着蓝色桌布向后仰哈哈大笑的画面,很多年后我听过一首歌,我的笑不是真的笑。
升了高中以后,还是和你一个班,位置离得很近。但是我有了一个新朋友,却很快被莫名其妙的抛弃了,我为此很是伤心了一段时间,后来才隐约猜到,当时和她走的太近,被人传言是同性恋。慢慢和你亲近起来,是顺其自然也是意料之外,毕竟以我当时的尖刺绕冰山的气质,能近身者寥寥无几,可能是因为初中时候的旧缘,也可能是因为住得近总是一起上下学,也可能是,外向如你,也有些仅想诉诸笔端的心情,从那个时候,我们就成为彼此的倾听者。白天传纸条,晚上交换书信(知道为啥咱俩学习都一般了吧),你那个和三中校花谈恋爱的前桌曾经很是疑惑的问,你俩到底有啥可说的。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写信,少则一两页,多则七八页,第二天见了面交换,晚上再写,你还抄过歌词,我那时候也不粉周杰伦,但是印象特别深,你抄过一首《安静》:只剩下钢琴陪我谈了一天。
高二分文理,你在一楼左边,我在四楼右边,课间十分钟不够一个来回,我们交换书信的地点变成放学的班车上,有时候写完了等不及,大课间还是会跑一趟,见面也不说啥,递过去就走。没想到高三的时候又分快慢班,我也搬去了一楼,在你隔壁,那时候信写的少了,见面聊的什么记不清了,想来无非是某个同学的八卦,不上不下的成绩,和不可知的未来。
我曾经疑惑过为啥咱俩性格这么不同却成为朋友,后来我醒悟了,我就是捧哏哪,读大学的时候放假了约出去见面(插一句,不是刮风就是下雨),我全程都不需要说话,你就能说上个把小时,两个人都还觉得很自然和谐。前两年我去上海见你,是自我结婚之后时隔四年第一次见面,还是那个配方还是那个味道,我只需要:哦,是吗,真的呀,不是吧,你就可以撑起全场了。你是那个微信上一年聊不了几次,一说话就是寄东西的人,是那个我发朋友圈说生病都叫了110,你过来先哈哈哈哈,再问你咋回事的人,是那个看我秀恩爱就跑过来八卦得知对象只是我老公“而已”表示真没意思的人。
我还有个疑问,读大学,你交了个男朋友,是咱们高中同学。读研,你换了个男朋友,是咱们高中同学。毕业工作,你结婚了,是咱们另一个高中同学。我就想问,如果同学聚会你还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