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火箭式的蹿升都将遭遇成长的阵痛,这话用在近日引发热议的百度号再合适不过。自媒体质疑百家号文章在搜索结果中占据太大比重。尽管百度申明百家号文章的占比不超过10%,但也未能终止这一话题。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就表示:“如果搜索引擎不能坚守公正中立,自我导流,是在破坏公平竞争环境 。”作为搜索平台,百度如何平衡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的关系呢?
百度在封锁环境下的主动出击
事实上,百度也有自己的困扰。PC时代,标准浏览器下用户可以无障碍访问任何内容,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日子并不好过。每个App都是独立的信息孤岛,每个产品和场景彼此之间是独立分开的,相互之间的访问变得更加困难,很多拥有优质内容的平台也选择不对搜索引擎开放。换句话说,你不能通过一个搜索引擎搜到美团里有什么好吃的,也不能通过一个搜索引擎知道咕咚自己跑了多少步,移动时代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场景的碎片化。
PC时代的百度推出百度百科、百度贴吧等产品还是为了优化搜索结果,到了移动时代,百度陆续推出百家号、百度智能小程序等行业解决方案,核心目的则是为了试图扭转内容信息源不够丰富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没有百家号,百度搜索在移动时代才真的会陷入被动。
而且从内容生产者的视角来说,过去他们都在中小网站和传统媒体生产内容,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崛起和传统媒体的人才流失,他们大都已经转化成了自媒体并入驻百家号、头条号等平台。这也客观上使得百家号在搜索结果中提升了比例。
“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中,商业巨头平台彼此屏蔽、相关平台规则向自家内容(业务)倾斜的现象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市场足够大,巨头在国内即可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经营业绩、发展空间等,走出国内的意愿不强、难度也逐年加大。因此国内一旦出现竞争对手,他们就会进入防御状态、护住自己的‘饼’,相互之间争夺资源。”互联网观察家尹生这样总结到。
的确,仰仗国内市场长久以来的经济活力和人口红利,巨头们即便发生业务冲突,也大多获得了足够的市场份额、经营业绩和发展空间。这就强化了他们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警觉性。巨头们往往采用增设壁垒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争夺他人的资源。
巨头竞争下的后发制人
在各大公司纷纷筹建自己的内容生态的过程中,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与百家号同时代上线的内容平台还有头条号、大鱼号、网易号、企鹅号等等,国内主流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几乎都有参与。各大内容平台长期以来都在和低质内容做斗争,试图优化自己的创作者队伍和内容推荐算法,而这显然是一个长期工程。事实上,对于低质甚至虚假内容,在过去一年,百家号开展“净网2018”、“剑网2018”等多个专项行动,打击各类低俗账号和低俗内容。同时出手打击各种“做号者”,关闭数十万的违规账号,建立原创保护机制。
但因为资源壁垒的关系,百家号的内容会优先显示在搜索结果中,再加上百度App日活已达1.6亿、信息流日均推荐量也超过150亿,曝光更多的百家号自然也就成为争议更多的“出头鸟”。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但有永恒的利益。巨头平台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并不正常,除非竞品之间彼此达成默契,都愿意开放共享,但在没有足够的利益驱使、也没有强制的监管措施的背景下,资源壁垒这种局面只会继续存在。
“如果互联网巨头们要想打破天花板、继续向上发展,就需要扮演助推者的角色,成为各行各业生产力的提供者,如果继续封闭、闭关自守,就很难满足下一阶段互联网发展需求,尤其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信息互通基础上,信息孤岛是无法成行的。”尹生表示。
事实上,在这方面,百度一直持开放态度。比如,百度的信息流战略,是建立在打通用户和信息之间的壁垒去考虑的,以搜索+信息流的双驱动模式,去理解现在用户在想什么,要什么,百度在解决了主动-被动获取信息的方式后,开始将自己的能力,下沉到服务层面,完成整个线上的信息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