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从字面意思理解,即刻苦地,有目的地持续训练。比如,想要提升写作能力就刻意地多写作,想要提升英语能力就刻意地练习英语听说读写。如果你也这样理解,你就极大地误解了刻意练习的意义。
在未看这部分内容前,我也是这样理解的。有人说,读书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可如果仅仅停留于读书表面,怎么可能会有提升呢?难怪有人说,懂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同理,看那么多书,依然土里土气,看书又有何用?
“刻意练习”这部分内容,我看了两遍,试图理解成甲所说之意。一开始,他谈到了一万小时天才定律。针对这一话题,有很多歧义。先不说是否做到了刻意训练,如果一个人能用一万小时持续做一件事,说明已经很牛了,但一般人很难做到。还有一种说法,重要的不是时间,而是有没刻意练习。由于很多人对这一词的错误理解,导致他们误以为刻意练习只是勤奋与努力,一味强调重复。
事实上,刻意练习的本质是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这个过程旨在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但是,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既有的思考过程有很强大的惯性,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悬挂假设,反思,矫正假设等一系列方法来改变它。
比如,元认知能力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看到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的规律是什么——决定采取行动。
元认知是对思考过程进行的思考。
而我们以前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看到问题——大脑直接调用直觉或过去的经验,情绪反应——决定采取行动。
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我们行为的不同。
02
最近见过很多未曾谋面的朋友的朋友以及小鱼儿的朋友。由于起痘痘的缘故,我自愿选择避而不见,这是我过去一直固有的想法。前几年痘痘爆发,假期选择赖在家里不出门,不见人,走路低头,照镜子伤感,向朋友亲人抱怨等一系列消极做法。这次痘痘悄然来袭,在遇见小鱼儿后,痘痘显有增多的趋势,于是我依旧采取原先的模式——逃避,不见人。这样看来,每次遇到相同的情形,我都会做出相同的行为。我的想法没有改变,久而久之,我很可能会陷于痘痘情结难以自拔。消极的情绪,消极的行为,消极的结果,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帮助和成长。
既然痘痘困扰了我,那我理应选择积极治疗。昨天,游悦关心我:有没去医院看?我吐吐舌头,摇摇头。想必她也在为我的痘痘着急,而我摆出一副淡然的态度,认为即便给医生看了也未必会有好转,吃中药是我一直比较抵触的事儿。一方面,起痘痘不是一两次了,治疗过,但不见好转,后来索性没管,任其自生自灭。而这次起痘痘,我也想过抱着不闻不问的态度。瞧,我又沿用了以前的做法。结果是,痘痘需要很长的恢复时间,影响是我将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
这是件小事,面对它,我每次选择的态度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改变,那么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改善。所以我决定近期去看痘痘,尽早治疗。
03
先改变思考,再选择刻意练习。
今日状态,特能睡。我以为睡觉会改善痘痘,我以为的是我以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