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写作,来晨山前就是我较喜欢也自认为做得不错的。到晨山后,这两样的进步也最为显著。
首先,文言的阅读。
来晨山前,对文言文的认识几乎为零,半文言也只是勉强看懂。五下时,穿越了《西游记》,是我第一次那样一点点地分析一本书背后的东西,况且与这书还有点交流障碍,但整个过程下来,对语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后是一段时间的小古文和《世说新语》,难度是差不多的。主要是因为量多,读来读去几个常用字,读了几十几百遍总会知道是什么意思吧。这次结束后,能完全看懂较短的文言了,并在其期间能够在写作上运用一些。
最后是《三国志》。经过一段时间魔鬼式的断句练习后,竟能在不查注释并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知道意思。直接浏览大量原文,也可以直接提取信息。
三个大课程的穿越,使我的文言阅读从最开始的小古文也一知半解,到现在的能读大段的长文言。可以说是一门语言上的飞跃了。
阅读和写作一直是密不可分的,阅读进步了,写作自然也有长进。
对于写作,我只能说我是懒。一篇文章,写前常壮志成城地说要写好多,写着写着不想写了,草草结尾说就这样吧。老师规定字数,不达标是不会的,但每次都是规定的线上再超那么一点点,从来都是这样。所以啊,字数总在600~700之间徘徊,不多不少刚刚好。写得倒也不错,但字数是个千年都跨不过去的坎。
到晨山后的第一第二个学期,其实我仍没改掉这个毛病。晨山的字数要求提到了800,我的文章就在800~900之间,而要求六百的文章就绝不超过800。
不过字数归字数,这期间我也写过几篇挺满意的,比如那篇《生之咏》。自己琢磨了大约一小时多,写完了自己看着都舒坦。虽说现在翻回去觉得写得有些散了,但很多词句还是很喜欢的。
到六年级后,或许是自我学习的意识加强了,也可能是水平提高了,总之这样下意识凑字数的事少了许多。文章好坏根据心情来,心血来潮就有好文,相比之前算是好了许多。
很快,寒假的那篇论文从天而降。我其实并不很担心写不到字数,因为知道其实我是完全有能力写到两千,甚至两千还要多很多的。查了一天的资料,又边查边写了一天,结束了。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显得轻松很多,赤壁的论文最后上了四千。虽说可能是偏文艺了点,但作为一篇文章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除字数,质量上也有提高。一方面语言读着更舒服了,另一方面文章的架构和组织,整体都有上升。
推动这些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