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是一年秋天。一大波的毕业生正走向工作岗位,加入上班族的大军中。与此同时,又有一大波的人在看到这些“小鲜肉”时不禁感慨那显示自己工作年资的数字又得+1了。
每个人找工作的意图不一样。有的为了生存,有的为了自己的爱好,有的为了自己的梦想。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选的工作恰好是自己喜欢的,而且是多金的,但往往事与愿违。
还记得自己刚毕业时写在日记本里的种种念想,再回头看时,不免觉得太过天真。现在的心境跟以前大不一样了。身边有些工作了十几年的同事总是念叨着日复一日的生活是多么无趣,多么令人疲乏。
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大久保幸夫的《12个工作的基本》。其实之前接触过很多关于如何工作的书籍,但总觉得太刻板。大久保幸夫是瑞可利职业研究所所长,法政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专攻人才管理、劳动政策、职业设计。他在本书中并没有教我们应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而是向我们介绍了适用于解决工作中所有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倒让我想起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很多人都说,在求职之前,必须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选的工作恰好是自己喜欢的。但是,很少有人真的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很多时候,这三者之间是不重合的,甚至是矛盾的。况且,我们所谓的喜欢很容易沦为“三分钟热度”。我记得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想像自己不懂得的事很容易浪漫”,这句话放在工作上同样适用。一旦你熟悉了你喜欢的事,你可能会发现它其实是那样无趣。毕竟,人的想法是会变的。
现在的大学生太普遍了,大家的学历也越来越高。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多少学历,可是照样当上老板,甚至让当初那些成绩好的班干部给自己打工。这时候,那些学历和资格证书似乎真的只是印了黑字的白纸,即使刻了钢印也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性意义。所有的能力终究还是靠行动和结果来证明。
为什么那些看起来平平的人在工作中如鱼得水,而你手持一堆证书还举步维艰?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了,可面试官还是拒你于千里之外?因为“工作真正需要的不是学历和资格证书,而是帮你提升内在竞争力的12种基本能力,换句话说,很多时候,求职者实际具备的能力与社会真正需要的能力相脱节。”
大久保幸夫在书中提到的十二种基本能力分别是:反应力、亲和力、乐观力、目标发现力、持续学习力、语境理解力、专业构筑利、人脉开拓力、委任力、商谈力、传授力、协调力。他同时提出了培养各项能力的最佳适龄期。对于这个“最佳适龄”,大家无需介怀,毕竟,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01.反应力 没有人愿意同一个没有反应的人交流,毕竟,论木讷,无人能比得过没有生命的物件。生活中总有一种人叫做“话题终结者”。他们完全不顾对方的表情,也不顾场合,更不屑回应。如此,又怎能收集到必要的信息呢?
02.亲和力 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提到,“在社会上取得成功,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IQ是天生的,而EQ却是后天可以习得的。不要说你内向不善与人交流。亲和力固然和性格有些许关系,但性格绝对不是影响亲和力最主要的因素。认识自身的情绪并加以控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主动打招呼,对别人多一点微笑,多一份关怀,亲和力自然就有了。人们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03.乐观力 压力这种东西到处生根,可大可小,且无人可以避免。既然如此,何不坦然面对,承认这是生活的一部分,然后想办法扛过。书中提到了一些方法诸如放弃、忘记、归咎于他人、转换心情等。我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独特的应对方式。不管怎样,保持乐观,下一个路口总还有希望。
04.目标发现力 简言之,这项能力就是要求你要善于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或者为未来做铺垫。“自立”和“自我负责”俨然成为了企业对个人要求的关键词。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跟上企业的宗旨,配合自己的上司完成既定的或者隐形的任务。要不然,在下一个经济危机来临之际,你的名字就安静地躺在裁员名单里了。
05.持续学习力 中国有句谚语说,“活到老,学到老”。要想跟上新形势,你必须培养在必要的时候学习必要知识的习惯。如果不能持续学习,那么你的思维将会格式化,墨守陈规,最终被时代淘汰。以前,我们写信、跋山涉水去看朋友,如今随便动动手指就能解决所有的事情。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了,我很难想象十年之后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唯有不断的学习,你才能够跟这个社会共同进步,不至于脱节。工作上也同样如此。
06.语境理解力 这是一项在背景、语境不同的人之间协调意见的能力。项目负责人应该深有体会。不论你从事怎样的工作,也不论坐在你对面的是怎样的客户或者老板或者同事,在思考对方“说了什么”的同时,一定也要思考对方“为什么说”。仅仅通过表面的语言是不肯能理解全部的内容的。表述者说话的背景、价值观、情绪、状态等等都可能会影响表述的内容。
07.专业构筑力 人是存在职务适应性的,所以不要选择那些不适合自己的领域。天生对数字不敏感的人就不要以会计专家为目标了。术业有专攻,在你擅长的领域里做到极致。一个专业的人士是容易被信赖的,“专业”是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08.人脉开拓力 单枪匹马固然能杀出一条血路,但是总敌不过千军万马。人脉开拓力指的是开拓业务伙伴或信息来源,并与之维持关系的能力。作者提到,随着人脉的增长,人脉将变得尤为重要。所以书中将这个能力的标准开发年龄限定为30~60岁。我才二十来岁,虽懂得人脉的重要性,但也深知拥有人脉的前提是自己也得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所以,在年轻的时候,比起一味地拓展人脉,提升自己反而显得更加重要。毕竟,一流的商人总是和一线明星觥筹交错,而三流的商人和三线的明星却无任何交集。当然,对于这项能力的拓展,作者也给出了几个实质性的建议,比如主动去见自己相见的人、梅开二度(短时间内第二次见面)、将对方介绍给第三方、怀着无私付出的心态、不要吝啬交际费和饮食费等等,这些我深表赞同。
剩下的四种能力分别是委任力,即把工作托付给别人的能力;商谈力,即咨询协商的能力,善于倾听并与别人一同思考问题的能力;传授力,即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或者技术交给别人的能力;协调力,即调整、中介、推进事物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对于年长的人更加适用,年资有限,所以我就不做过多的评论,有兴趣者可以参考原书。
一本书并不会改变我们的人生,除非我们对书中的内容加以吸收运用。就像一本武功秘籍,其本身只是一叠白纸黑字。想要拥有绝世武功,最关键的是要勤练。若只看不动,那秘籍也无异于一堆废纸。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拥有一个幸福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