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回成都办事,才发现不能用顺风车,多耗费了不少时间和钱,就开始有点想念,多次的跨城市活动时就更加想念!
打开顺风车软件,还躺着3元被拒载赔偿的补偿款,还记得那次差点影响行程,给客服反映并没有结果。
浙江温州顺风车杀人事件,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大家一致的声讨和谴责,最终导致顺风车这项业务停业整顿,并且还没有时间表,作为一个经济实力还不是特别宽裕的小白,甚是怀念。
2
顺风车本身的车费是非常便宜的,相当于坐普通客车的钱却享受专车的服务,真正的顺风车是相互受益,这部分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师机和乘客很有可能建立非常好的关系和良好体验,接近的起点和终点有非常多的话题和可能,我有几次这样的体验,感觉都非常的不错!
然而也遇到了许多搞营运业务的,这些专门跑跨城市服务的相对体验就差很多,四处寻找客人,提前要求下车,中途要求加价等都曾经遇到,即使是这样,相对来说时间节约了也比做客车好。
3
顺风车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绿色出行的实践,更是响应节能减排和合理分配资源的体现,多数人在其中是受益的,包括我自己。也是一个待规范的产业,因为每当出现涉及人身安全的问题永远都不是小事,也最能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哪怕是意外或者比出租车、黑车更安全也不行)。
浙江温州事件中大家吐槽比较多的是顺风车客服的服务态度、服务的时效性和顺风车师机审核使用等问题,作为中介平台把关是非常重要的,却迟迟解决不了,是经济利益不够?还是技术达不到?
小白的角度应该是经济利益不够造成的。
顺风车只是滴滴业务的很小一部分,却是连续出现社会关注事件的业务,不停业整顿就会让主业务承受更大压力,弊大于利,顺应民意再正常不过。
停业整顿受到影响最大的是顺风车出行人员和真正的顺风车师机,实际这部分人才是刚需。每次出问题却并不是这部分师机,可能这就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4
社会讨论时大家其实并不关心问题的关键点,或理性的看待问题,多数人只是踊跃的表态,站在舆论的高点,之后裹挟更多人的同情和支持。最终往往是局外人决定了当事人的主,或者当事人打碎了牙往自己肚子里咽,痛苦自知(我也很痛苦)。
顺风车司机的筛选可以借助支付宝的芝麻信用(貌似跨了公司派系的坎)或建立滴滴(微信)系统内的信用体系,设定标准,使师机和乘客都受到一定的约束,如果这样相信顺风车行业将会更好,安全事件发生率也会大幅降低。
上抄碎了别人千亿公司的心,下又抄碎了无数师机和乘客的心,圣人也该洗漱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