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人生中应该都有类似的经验,做错了一件事情,为了掩盖它,反而犯了更多的错误,以至事情发展地比原来的预想严重地多。
二年级的一个课间,班主任来到教室,通知立刻收齐作业进行检查。疯玩了一个假期的我,脸刷的白了。作为班长,作为语文老师最欣赏的学生,我的语文作业本可是一大片的空白。本想着老师不会在第一天就检查作业,还想着后续的几天慢慢补,没想到今天老师突然来了突击检查。
怎么办?怎么办?我不想被点名批评;我不想让老师失望;我不想让同学们看不起我……看着小组长收集本子的进度快要到我的跟前,我越发地紧张,依然慌神地想着被发现自己的作业完全没做的后果……
“后面的同学,如果同桌不在,请帮忙拿一下!”小组长喊道。
我依旧脑袋空白,机械地帮同桌拿出作业本。同桌是个乖乖女孩,作业做的非常漂亮。看着封面上的用铅笔标注的名字,一个主意鬼使神差地飘进我混乱的脑袋里。偷偷地,我擦掉了我们作业本封面上的字迹,交换着写上了彼此的名字,然后趁乱交给了小组长。
放学时,班主任气呼呼地来到了教室,通知几位同学留下来,其中也包括我的同桌。看着她一脸无辜、不知所措地去了老师办公室,我的心一直砰砰砰地跳个不停——实际上,那一天都过得胆战心惊:在害怕和懊悔的漩涡中周旋。
灰头丧脸地回到了家里,食之无味地吃完了晚饭,默默地回到了房间里完成当天作业。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此而糊弄过去。当天晚上8点多,班主任来到了家里。拿着我的作业本,将她所发现的我的龌龊的小动作告知了父母。
感恩于老师的慈爱,在我嚎啕大哭着向她道歉后,她理解地对我说道:“老师知道你今天肯定也很难过,今晚连夜到来,就是希望能帮你及时改正这个错误。我依然很喜欢你,希望你能吸取教训,做个真正可以给大家立榜样的班长。”
当人们犯了错误,时间仍在流逝。那些停滞不前的人,就像是进入了一个错误的漩涡。乔希•维茨金在著作《学习之道》里把这种行为称为“漩涡效应”。他说:“漩涡效应是指一系列错误的连锁反应。”
而这个发生在二年级的事件,一直一直地提醒着我:犯错不可怕,切莫陷入漩涡效应,应该保持冷静,回复清醒,赶紧调整,这样才能转危为安,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