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支付应时代需求而生,未来是否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变,都只是“聚合支付”这个名称而已,需求与服务的本质,并不会因此改变。
先有实,后有名
随着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聚合支付便冉冉升起,渐入公众眼帘,先有服务之实,后有服务之名。如同新生的婴儿,按照事物成长逻辑,孩子出生之后再取名,这个名字才有实际意义。
聚合支付,也有人称为“融合支付”,是指只从事“支付、结算、清算”服务之外的“支付服务”,它依托银行、非银机构和清算组织并借助其支付通道与清算能力,结合自身的技术与集成服务能力,将多个银行、非银机构、清算组织的支付服务整合到一起,为特约商户提供系统性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通道”、“集合对账”、“技术对接”、“差错处理”、“运行维护”服务等,以此减少特约商户在接入和维护支付服务时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户的运营效率。
历史雏形、轨迹
清朝咸丰时期,著名晋商、乔家大院掌门人乔致庸在多年从事商品贸易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大宗商品交易中的金融服务缺失,使得原本利润丰厚生意捉襟见肘,不仅风险大,而且效益低。所以,他就想出利用“票号”作为新生的金融机构,解决在大宗交易中商户对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从此拉开了金融服务业的序幕。
在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中,解决温饱是第一要务,粮食安全是永恒的核心命题。生存安全受制于气候与社会稳定两个因素,在这种以自给自足为生存模式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产品都被生产当地消化,生产要素与产品的大规模流通并不是经济活动中的主流。
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使是相对小量的产品流通,也无形中促成了金融服务的大规模诞生。由贸易带来的丰厚利润让商人们趋之若鹜,间接推动着金融服务组织的发展。这种金融服务在那个时代,还是以服务交换为主,始终围绕“衣”、“食”这类基本生活资料开展。
工业社会的到来,出现了新的关系与阶级,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工人,社会关系开始进行重组。
社会化分工与集约生产模式的出现,令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节奏加速。在资本收益的驱动下,人们开始产生对基本生存资料之外的需求,更多的基于生活需求的商品开始被生产出来。
而人们的消费习惯也跟着生活资料的充实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从吃饱到吃好,从穿暖到穿美,进步升级,不一而足。新行为铸就新市场,农业社会中名叫“票号”的金融服务组织,也随着农业社会的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崛起的银行、保险、卡组织这类代表工业社会特征的新型金融服务组织。
工业社会中,对于舒适环境需求的背后,往往是规模磅礴的市场。而财富的积累,使金融服务组织进一步发展,巨大资金存款规模的背后,渗透着浓浓的资本味道。围绕着社会财富的新一轮浪潮,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组织宛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并逐渐适应着社会的脚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下,服务业获得空前发展,工业社会处于发展末期,互联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人们的思想浪潮,重塑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大量的新型组织、职业、岗位涌现。在这个时代,新旧交替、新老竞合,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或向上发展或衰落淘汰或并购重组。在这种激荡的时代交界点上,聚合支付新型金融服务组织出现。作为新生事物,聚合支付服务的诞生,就和当年乔致庸发现商机时一样,步入慢慢的历史长河中。
发展逻辑
我国银行业垂直的账户体系,导致各家银行各自为政,重复进行网点建设。有关部门一直致力于打破这种垂直账户体系,避免垂直账户体系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银联成为了首个银行垂直账户体系中横向集成服务者。
银行账户体系的互不通融,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有机会通过集成各家银行账户,实现银行账户间的互通。这是在用另一种合作方式,实现垂直账户体系中的横向价值,最终体现出来最具价值的东西,便是用户跨行间支付服务便利。
第三方支付账户在颠覆了银行账户体系的同时,却也无法避免自身账户的垂直化。这种垂直化,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数据和信息的垂直化。这个时代,传统线下、PC互联、移动互联,三重空间的支付场景并存、互相叠加,消费者同时分布于线下、PC和移动端各个流量入口。商业模式业态层出不穷,不断跨界,所涉及到的支付场景也随之发生了崩裂式的碎片化。商家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全场景、全方式的支付收款服务。但是在供给上,三方支付机构其本身的业务结构和供应链条已经不足以应付这种突如其来的剧烈变化。
对于商家这些客观存在的支付业务需求,谁来落地?i聚合表示:“聚合支付应运而生,提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结构性支付服务解决方案。聚合支付的低门槛使得拥有一定技术与服务能力的企业,都在争取支付结算服务的“最后一米”获得更多商户与收益。大量从业者的介入,使得大量的社会资源得以聚集,不断透过各种试错完成各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透过整合、集成帮助商户争取最低支付成本,提供相对银行和非银机构更为务实和贴心的日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