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搜狐新闻一篇文章,说的是一群90后买了毛坯房,她们在房子里放置简单的家具,过起自己的小日子。
住毛坯房,听起来有点心酸。但对于渴望拥有自己房子的人来说,毛坯房,它也是房子,也能遮风挡雨。最起码在自己孤苦无依时,能有一个栖身之所。
在买房子的人群中,有个叫莉娜(化名)的女生。她小时候和哥哥共享一间房间,长大后打工住宿舍,她没有自己的房间。当她辛苦攒钱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后,她的父亲却质问她:“你一个女孩子买房做什么?”这话听起来真是让人扎心。女孩子怎么就不能买房了,女孩不是人吗,她们就不需要住的地方吗?
人们总觉得,女孩子不需要买房,你找个男人嫁了,住男人的房子就行。以前我在老家时,一些亲戚也这么说过我,让我找个有房子的男人,嫁给他,住他的房子。
我就反问了亲戚们一句话:“房子是人家的,哪天我被赶出来了,你们管我吗?”亲戚们都沉默了。他们才不在乎我的未来,他们只想过自己的嘴瘾。
微博上有个律师叫吴杰臻,他发了一个女生投稿,那个女生说她结婚后,老公一跟她吵架,就反锁家门,关掉手机,不让她进去。她无处可去,只好回娘家……所谓的“嫁给男人,住男人的房子”,就是女人们的一厢情愿。如果房子的产权和你无关,你就算嫁给有房的男人,也是个暂居的过客。你老公一句话,你就得卷铺盖走人。这种脆弱的“幸福”,不要也罢。
有人会怼我:二美,你口气这么牛,好像你有了一座城堡似的。
其实我啥也没有,别人还能买得起毛坯房,我连城市里的一片瓦也买不起。她们还有个毛坯房,而我连一块砖都没有。我的身后是一片空寂。我没有退路,也不知要退到何处。
最近我把户口落到了深圳。有位朋友说,让我写一篇文章,谈谈落户深圳的好处。我一直拖着没写。
唉,假如我的原生家庭愿意接纳我,能为我遮风挡雨,说真的,我又何必到处漂泊呢?我只是迫于无奈,没有办法。高大上的理由,我说不出来多少。我只是在寻求一线生机,仅此而已。
在老家,我曾经大半夜被我爸爸叫起来,然后一帮“亲戚”围着我,给我上课,要求我必须结婚。我当时觉得荒谬又搞笑。他们不关心我的喜怒哀乐,也不关心我有没有吃饱饭睡好觉(毕竟大半夜把我喊起来),更不会帮我买一个房子,他们只会干一件事:催我嫁给一个男人。
那时我内心异常悲凉,就好像身处黑洞。我连吵架都懒得跟他们吵,我走出屋外,一个人对着夜空流泪。那种刻骨铭心的孤独和伤心,我这辈子都记得。正是这种伤心绝望,促使我远离了家乡。我不想再去面对那令人恐惧的场景。
曾经加过一个微信群,群里的女生们省吃俭用,努力工作,想买一个自己的小房子,但这谈何容易。她们的原生家庭,都把钱财给了儿子买房,只因为她们是女儿,所以一毛钱也不给她们,她们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攒钱。人们去鹤岗买房的事上了热搜以后,她们开始讨论,要不要去鹤岗买房,花几万块钱就能买一套房,大家还能一起做邻居。说得我也有点动心。
这些女子,从小到大都把父母当作神一样来看待,她们还想着要为父母养老送终。但只可惜,她们的热忱,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国度里,变得不值一提。她们的父母把她们当作小棉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当她们想要一个栖身之处时,她们的父母却冷漠以对,不肯施以援手。
想起这些,不仅心中凄然,当为天下女子们一哭。
何处是港湾?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没有,我还是个居无定所的漂泊者。从南到北,从北到南,那么多房子,那么多院子,都不属于我,我只是个过客。谁不渴望一个温馨的港湾呢,可现在真的没有。
今天晚上在一家餐厅吃饭时,我的微信收到一条信息,是一个寺庙发的求捐款信息,说庙里的房子漏雨了,要修补,需要钱。以前总听人说,累了就去出家,这样可以躲避生活的压力,不用为生存发愁。可实际上你看看,寺庙也有kpi啊。活在世间,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花钱。就算是佛,也要被生活碾压。
佛都这么落魄了,那我们呢?如果我们疲惫了,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找一个避风港呢?那么多孤独伤心的女子,她们又能去哪里找到避风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