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里,看到江苏的彭荣辉老师提出“十二岁以内的语文教育”这个探讨的教育主题,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我想关注一下“十二岁以内的成长教育”。教书育人21年,在我的记忆当中有太多太多鲜活的小生命,在十二岁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又引人思考的故事,几百个不同家庭长大的孩子,传递着不同家风文化,教育观点,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言语和行动彰显灵动的生命力量,最近我有一个冲动,想我平实却真诚的文字,把发生在他们和她们身上的小故事记录下来,也算是记录和梳理自己的教育历程。
故事一:我和小杰的那些事
最近在我脑海里时常会跳跃的一个声音身影——聪明机灵,单纯又可爱的小杰。前天下午放学,我正和徐文艺相伴回家,刚走到公交站台,只听见一个响亮的声音传过来:“陈老师好!”。不一会儿,一个小身影冲到我的面前,我扭头一看,小杰的经典的笑容,大大的眼睛眯成一条线,胖乎乎的脸蛋掬成两半苹果,“陈老师,我看到你啦,赶快过来向你问好,畅畅看见你就藏起来了!”还没有等我说话,他急不可待地先吐为快。我没有说话,只是摸摸他的小脑袋,和他挥手告别,希望他抓紧时间回家,完成作业,因为他对语文作业的态度,远没有对我热情!我的脑海里不时又浮现这样的画面……
“小杰,今天中午回去修改的文章我看一眼!”下午的课还没有开始,请出我最近特别关注的焦点人物——聪明伶俐又糊涂晕乎的小杰同学,我想跟踪看看上午的体育和音乐课用心辅导的文章到底有没有改变。
“老师,我中午忘记带回家改了!”只见他有些不好意思小声对我说,脸色暗淡无光,眼神更是失去他独有神采!
“怎么回事,不是给你交代好,中午带回去给妈妈看看,用十分钟时间把结尾好好修改一下就可以完成一篇漂亮的作文!”真是气不打一出来,看着他似乎一脸无辜的样子,我真是无语相对!
想想年轻的自己,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这样有耐心,有时候反复交代的事情,如果忘记了,我的手都上前收拾了!我一再提醒自己,要镇定,要平和心态,没有必要和还是懵懵懂懂的孩子斤斤计较!
但我又觉得自己委屈,最近一个月很用心地在关心他,帮助他,为什么总是不能走进他的心呢?
他是一个数学学习非常有天赋的孩子,对数字敏感,数学的逻辑思维十分清楚。随着孩子们的年龄的增长,数学学习越来越难,可是这个小家伙从来没有感觉到数学的难度挑战。他的可爱更在于心无杂念,没有纷繁的人际交往纠纷,只关注自己的单纯的兴趣爱好。课堂上总见他在写写画画,如果批评他为什么不专心听讲,他就憨憨地笑笑,让你不知是该生气,还是该情不自禁的喜爱。这个内心不够细腻的特点是他做人的优点,因为他不记仇啊,也什么都放得下,心胸宽广是成为男子汉的首要条件,但是他的“粗心眼儿”又成了他学习语文的薄弱环节,对人和事没有很细致入微的思考和判断,所以即使他生活丰富多彩,却写不出精彩纷呈的文章来。
他对语言不敏感,主要是因为他不太主动思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言语表达也不太主动。听他妈妈说,他也读了很多书,却是读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不会欣赏美妙的佳句好词,不会用生动的语言叙述生活中动人场景,不愿积极主动的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语言魅力……单纯的可爱,幼稚的无心,这是许多十二岁以内孩子的共性,我们心急火燎,却不能代替孩子的自我成长。千万不要盲目着急!等等他吧!给他成长的时间!这是我在他五年级时教育感悟!
这学期来,小杰变化很大,最显著的就是上课时能够经常看到他闪亮有神的大眼传来快乐学习的信息,学习的认真劲儿明显加强。更让我高兴的是孩子性格越来越阳光自信,还发自内心的知道感恩,月考时他用心的写了一篇文章,就是记录我们共同相伴一月的作文补习课的经历,他的心灵世界逐渐打开,我已经看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努力腾飞的身影。
我和小杰的故事还在继续,还有六个多月的相伴,我相信他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这个孩子的成长,引发我的思考: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有耐心的陪伴孩子,我们在给予必要的教育方法和行为去有效“刺激”孩子们成长的同时,还要有等待的耐心,我们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努力把他放大,想法设法地督促孩子自我成长进程,当你感觉束手无策时,就暂时不做什么,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可以坚持关注,关注代表没有放弃,关注代表呵护心灵,关注更代表对一个生命的尊重!我们不能借着爱的名义去用不恰当的方法伤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