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让自己在职场有核心竞争力?

        很多人都知道提升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关键策略是“发挥优势”。没错!

      但我们看看身边,真正知道自己优势是什么,而且每天都在发挥优势的人,又有几个呢?

      多数人在优势落地的时候,都遇到了各种困惑。很多人觉得自己根本没什么优势,到处都是短板;有的人觉得,自己应该有优势,但是一直不明确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还有的人总算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让优势落地。所以,单纯知道“发挥优势”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尝到优势的甜头,我们还应该有更具体的落地动作。

        最近在参加古典老师的《职场生涯训练营》,我在这里分享一套古典老师教授的基于优势的发展策略。

1.为什么要基于优势来工作

现在人人都在谈优势,谈长板理论,但是你要是真的问别人“你的优势是什么?”,你会发现大多数人是说不清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看得很明白,他说“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其实不然,更多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即便在这一点上,也往往认识不清。”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表面在谈发挥优势,实际却在执行一套“劣势策略”。他们并没有花足够多的时间,去发掘自己的优势到底是什么,相反的,整个社会环境都会暗示他们,要盯着自己的短板看,要花很多时间去补劣势。结果就是短板没提高多少,长板还给丢了。这其实可追溯到我们受教育的经历,中国的教育就是一套灭除优势而鼓励平均的模式。假如小时候你语文考99分,数学考70分,所有人都会对你说“你很聪明,好好学数学,别偏科啊”逼你去补数学,这么一补,韩寒可能就给补没了。领导也很习惯批评下属的缺点,我们中国的领导,很少鼓励人。

      时间一长,我们特别在意自己的短板,就会习惯性的去找比自己弱的人合作,因为这样有安全感,不容易露馅。但这样一来,你自己短板还在那,你身边也没有人能帮你补短板,你的真实竞争力就就很惨了。

        什么是真正好的优势策略呢?其实就三句话:知道优势,发挥优势,整合劣势。也就是说,你得先定位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第二,你得保证在优势的部分你有足够的工作时间。第三个部分,就是你要保证在劣势这个部分要有人跟你合作,能帮你补盲区。世界著名的调查公司,盖洛普公司(Gallup),曾经用40年时间,对全世界200万职场人进行了一次关于优势的研究。他们发现:那些在职场中取得成就的成功个体,几乎无一例外,都选择了优势策略,在自己的优势区取得成就,扩大战果。

      人的优势劣势很难改变,但是你可以选择的是做什么工作内容,用什么方式来工作,是可以调整的。所以,与其和自己的短板、基因、天赋死磕,不如做好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优势来工作。优势策略是提升职业竞争力的最佳策略。

2.如何找到和自己优势对应的工作?

        怎样找到和自己优势对应的工作?什么类型的工作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优势四象限”工具,可以帮我们大概框定一下自己的优势在哪个区域,以及这个区域适合的工作有哪些。

“优势四象限”认为,任何一个人的优势,都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锁定。

第一个维度,你更擅长对人还是对事。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平时更擅长和人打交道,还是更擅长跟事打交道?你更擅长对着电脑、对着文档,对着流程图来工作,还是对着人工作呢?所谓擅长,就是你的单点效率最高的部分。你通过跟人打交道,拿到的价值大,还是在单位时间里,你通过跟事打交道,拿到的价值大呢?

第二个维度是,你更擅长抽象还是具体。喜欢抽象的人,更擅长讲理念、讲概念,他们习惯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他会上升一个层次。喜欢具体的人,更关注具体的数据和细节,他们喜欢拿事实,拿数据说话。举个例子,同样是进一个房间,抽象型的人会说,房间的气场真不错;具体型的人会说,这个桌子很好,手感不错。所以,你现在可以自己判断一下这两个维度,看一下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在讨论的时候,抽象型的人会不断的谈战略,谈理念,而具象型的人就会老问你,数字,打法,操作,细节之类的内容。通过这两个维度的判断,我们可以把企业里的人,分成四大类——影响型、管理型、专家型和技术型。

第一类人是管理型,他们擅长对人、对具体事务。你看,管理型的本质是什么?叫做通过人来拿结果。管理型的人,通常能成为识人用人的高手,他们善于协调人事物,提高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他们适合成为管理者、协调者或者运营高手。

第二类人是技术型,他们擅长对事、对数据和细节。技术型的人一般十分严谨,他们关注逻辑、流程和细节,适合成为研发制造人员和财务人,CTO,CFO这样的人。

第三类人是影响型,他们擅长对人、对抽象概念。影响型的人比较擅长表达,他们一般适合做媒体类型的工作,比如市场营销、传播、公关、新媒体;同时,他们也比较适合做专业工作者,比如做专业的自由讲师、咨询顾问,可以给人提供一些方案、建议和陪伴。

第四类人是专家型,这里的专家是指很专业的专家。他们擅长对事、对概念。专家型人一般拥有前瞻的理念和想象力,是潜在的战略型人才。他们适合成为学者,研究者、作家、物理学家。在组织里,他们适合提供做一些开创型的工作,或者做一些战略投资相关的事情。是团队里的军师。

        判断一下自己擅长的属于哪个区域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真正全面和精准的优势探索方法,应该包括你过去的个人成就事件分析,就是把你过去的有成就感的事做一个深入的分析,他人360度环评,以及优势测评,可以从他评,自评和测评三个方面,全面的对自己有一个理解,来发现自己真正的优势。

3.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刚刚那副图看完以后,对比优势和你的工作现状,你会发现,有三种情况:

要么是完全重合,那么恭喜你,是最合适的。要么就是相邻,比如说你现在是一个管理型的人,发现自己在做技术型的工作,或者你是一个影响型的人,却发现自己在做专家型工作。第三种情况是完全对立。恭喜你,你应该活得非常的痛苦。显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你的工作和优势区完全重合。

比如你是影响型的人,你的工作恰好又是市场营销,那么你非常的幸运,这份工作和你的优势非常匹配。建议你继续在这种类型的岗位上深耕,不断提高做事的层级,努力把自己的优势提升到前10%。如果你的工作和优势是相邻关系,那么也比较正常。你可以尽量让工作往优势的领域靠一靠。比如你是专家型的,但是做着技术类的工作,那你就可以多发挥自己在理念上的长板,不断的向业界输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多提出一些开创性的点子,慢慢的,你也能在技术领域,成为一个专家型的大神。

        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你的工作和优势完全对立。比如技术型的人,话都说不清楚,非要去干销售。因为他想通过销售,提高一下自己的沟通能力。这个非常的滑稽。我们先不管这人能不能找到工作。其实找到的话,他恐怕也是竞争力堪忧。其实更好的方式,是在技术岗中间,开始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你可以把你的技术理念,想法,销售给你的团队。慢慢地,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技术顾问,把你的技术方案,销售给你的客户。

        当然,我们会看到一些牛人,沟通很强,做事很强,抽象也很强,具体也很强呢?是的,工作的最后的全局就是从优势出发,慢慢的占领整个区域。当你工作的层级越来越高,你会发现,工作对你的要求也会越全面。

    这个时候,比较好的一个工作方式,叫做一专多能零缺陷。一专就是确保你的主战场在自己的优势区;多能就是你在相邻的区域也有一定的实力,防止被淘汰;零缺陷,就是说你的对立面上,至少不能有一些严重妨碍你作业单元的缺陷,做到60分万岁。

      为什么不是把四个方面都努力做到100分?因为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没人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你能做到的,是和不同优势的人合作,创建一个彩虹团队。彩虹团队类似于一个特种部队,有人擅长冲锋、有人擅长狙击、有人指挥、还有人是电脑黑客,整体组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全色系的,全优势的团队。

      如果用流行的木桶定律来打比方,在彩虹团队里,每个人都是一块长板,而对于其他人长板的认知,像一个桶箍,牢牢把大家绑在一起,这样和每个人优势做朋友的团队,是超级长板团队。比如,小米的团队。雷军自己是典型的管理型人才,操盘金山上市,功不可没。同时呢,有一定的战略能力。但是,他自己的劣势也很清晰,比如说,他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影响别人,营销东西的人,而且在技术层面,肯定也不是最厉害的。作为理工男也没有什么特别强的美感……雷军独特之处是他不着急动手,而是花了半年时间找到另外七个合伙人。他们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毛病。雷军把他们绑在做手机这个底板之上,构成了小米的创始团队。一般人为下意识的因为安全感,喜欢和同类型比自己弱的人待在一起,但是聪明人懂得找到不同的强者中间去,绑定一起,形成一道彩虹。

这最重要的是,你知道了优势策略的落地方法:努力把工作调试的自己的优势区,做到一专多能零缺陷,同时和其他高手绑定在一起,形成彩虹团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