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句读
首先我们先说一个名词,阅读障碍症。
阅读障碍症,简单说来是它一种大脑合综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调协而起引的一种读阅和拼写碍障症。很多患者是商智极高,甚至包括天才型的人。象达奇芬,爱迪生,爱因斯坦,肯尼迪在儿童代时都被为认成绩极差的“笨孩子”,最后现发他们都属于阅读障碍症的型典例子。
上面这句话你能读懂,恭喜你,你没有阅读障碍症。事实上,上面这句话,我颠倒了十多处的词序,之所以读者能读懂,是因为人类的阅读是一种视觉(眼睛从左到右移动,同时几个字符,但不断重复)和语言(你读的时候一般是要念的,且并不是一个一个字念的)以及语义(阅读的时候调动起大脑碎片化的知识系统)的综合行为。没有阅读障碍症的人对语音语义和文字的容错能力很强,但有些人不但不能容错,不能将正确的视觉、语音和语义准确地关联,这类人有可能智商低下,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天才。恭喜你,如果你读第一段用了好几遍,你很可能就是天才,当然写这段文字的我不是笨蛋。
John Ive
引领了苹果的设计,而阅读障碍造就了John
Ive
John
Ive
是著名的苹果公司设计师,苹果手机和界面的非常多主要设计来自John
Ive,然而John
Ive
是一个阅读障碍症患者。目前阅读障碍症在西方的统计占8%左右,因此很多地方尤其是图书馆都开始重视这些人能够读懂的视觉引导,事实上这些人阅读图像没有问题,例如国际通行的交通标志。科学家发现,在艺术节和设计界,他们不但没有问题,反而比正常人往有更加天才的创意和理解。John
Ive
生来对触摸有成瘾的极致要求,因此苹果的按键很少,功能非常简洁准确,苹果公司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绚丽感受,除了John
Ive,还得感谢另外一个苹果公司的人:乔布斯。
我们正常人阅读,能够快速高效地调动我们的形象、表象、意向,为了高效(也就是没有阅读障碍症),很多东西就不会细细思考,因此也错过了很多深度的逻辑,又由于很容易在文字中间的联系产生意向,因此三维和图像的大脑锻炼就相对较少。回到第一段文字,如果我们正常人也就读过去了,然而,如果里面藏着更深刻的道理的时候,读得太快也就错过了。
即使用今天的网络信息视角看,中国古代的这种句读,也是先进至极
很多人读中国古代善本书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怎么没有标点符号?
事实上,古代无论是竹简还是纸书,古代汉语书籍的标点符号非常发达,种类和功效甚至超过今天。之所以很多书没有标点符号,是为了教师教书的时候和学生学习的时候发挥个性的一个“基础素版”因此叫学习“素材”。原书是黑白的,句读可能是红色的。在西汉编撰的《礼记·学记》中,关于句读有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说法:"一年视离经辨志。"这就是说,小孩读书一年以后,要考查"离经辨志",所谓"离经",就是句读经典的能力。为了这种“离经辨志”,书要印“素”才行。
古代纸是很贵的,因此文言文盛行,句读也很节俭。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信息过载成为一个问题后,我们又要重新回到经典、回到句读。信息充分并不一定是一个好事,而找到经典以及深度慢阅读,反而是现代教育所缺少的,这也给我们一个新的议题。
夏鹏是新东方名师,曾经得过世界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在新东方做了十年后做句读教师,在网络上重新回到莎士比亚和亚里士多德,一句一句地解释经典中的各种深度逻辑。与夏鹏一样火的还有台湾美学学者蒋勋,也是将红楼梦前80回细细句读。
魏忠老师找到一篇本月的《科学》论文,以此句读教授最基础的网络课程,链接了大量基础的知识点
我有一门《网络工程管理》课程已经教了11年,虽然书是自己写的,案例也是自己亲自操刀的2000万级的项目,虽说这门课无论从公司还是个人积累已经很丰富了,但是还是觉得不踏实。如何为学生打下10年不过时的知识、20年不被淘汰的技能、30年不能忘却的体验呢?在以前的课程中,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聚”的问题,一直没有好解决“深度学习”的问题和前沿的问题。这一段时间听句读,虽然都是文学相关的,逐渐有了体会,那就是:如果能找到一篇既前沿、又涵盖经典的知识点、还有趣和综合,围绕这篇文章进行句读的解释,在课堂上就能体现更多的学问性而不是花哨。3月2号在《科学》一篇文章:有关DNA数据存储的一个突破,就符合句读标准,真是如获至宝。这篇文章的深度远超一般网络教科书,但比一般教科书更容易理解,核心词汇就是编码,恰恰就是这门课最终要学会的最最关键的词汇。我找到了那篇文章的原文<科学>杂志,并将文章中和本学期相关的知识点用链接标好了
,后面适当的时候,我会用句读的方式讲解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非常之好,有深度,又好理解,还是最前沿的技术。我的网络课程有50G的内容,太厚了,通过句读的“素材”,让教师积,学生薄发。
再回到开篇那句错误连篇的文字,网络时代最大的阅读障碍恰恰在于不能深阅读,学习着停留在花里胡哨的浅层信息,而潜在的深层内在逻辑恰恰是学校真正的价值,而做好这些,最重要的反而是教师厚积,学生薄发,而薄需要寻找经典、找到经典,又符合前沿,然后慢慢读、把自己当作一个阅读障碍者去读。
本文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技术的蝶衣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