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简书后,一看到大神们晒的书单,都深深吸一口气,100天30本书,1周1书评,1天1本书,这效率不停在刷新。
看书就算了,居然还坚持输出,每本书的书评水平之高,一看知道吸收很好。不时还来个主题,同类型的书相互对比,加上不同书推荐。 刚开始,以为只有我是这样崇拜和惊叹。让好友加入简书后,她也深深感觉到这就是人之间的差距。
低头看看自己手上的书,也有在读书,还很认真,但这书已经拿到一个礼拜。按一礼拜的阅读时间划分好,每天看多少页,完成任务,仅仅如此。
一本书一个礼拜读完后,问写了什么?大体就从书名开始回想,都能想起一二三。再问作者是怎么表达,这问题一出,就开始抓耳挠腮。再细问作者要问的是什么,瞬间就以沉默不语作答。
今年以来,看书的数量是毕业后历年之最,但记住却寥寥无几。恨不得自己是块海绵,可以狂吸收。
看了几个大神的推荐,看了《王者速读法》和《如何阅读一本书》。不说读后的感觉,就说读中感受:就是太晚读到这书了,如果早读到我可以少走多少冤枉路。但又感触:何其有幸。还是让我读到了这书,一切都来得及。
这也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译者的心声,当你手捧这书在读时,就必然感受到这番话语的真实性。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阅读经验相当丰富。这本书初版在1940年,已有76年历史。他的助手查尔斯·范多伦在1972年对这本书进行大范围修订。这本书主要讲的,书名已一目了然,教怎么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从而达到阅读的最终目标。
阅读,以为很简单的事,在书中被分为四种: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及主题阅读。 从小咱们的阅读训练就是识字阶段开始的基础阅读,也就是我们认字识句通过考试的学习过程。
这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识字了。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但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在文字信息的海洋中懵懵懂懂的阅读。
这是“被动阅读”,就是所谓的”填鸭式“,这样的结果是缺乏“主动阅读“造成。
做到”主动阅读“,就要进入阅读第二阶段”检视阅读“。分两步走: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二:粗浅的阅读。
略读的习惯不用花很久时间,但这是必须的,(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这样对书的主题也有概念。(2)再研究目录页,就像出门旅行,先看地图一样。但发现通常很多人都不看目录就开始看书。先看目录才能知道作者想要做什么,表达什么,问什么。(3)索引,出版者介绍,以及和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4)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有时连续读几页,不要太多。
这些步骤做完,你就完成检视阅读的第一步,就是准备要了解本书的架构。第二步的检视阅读,称之为粗浅的阅读,一句话概括:用80%的精力看20%的重要篇章,有主次之分。这一步骤是想要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这主动阅读,就是要做一名自由要求的读者,做主动方。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1.这本书讲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光知道这4个问题还不够,要记得在阅读过程中,去提出这些问题。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的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阅读的第三阶段:分析阅读。分析,就是要透视一本书,读之前知道是啥书,读完使用一句子或者几句话概括这书,再分析这些重要篇是如何组建的,最后知道作者要问的,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重新架构文中论述的前因后果,确定作者那些问题是解决,哪些是没有。
带着问题去看书,主动出击,就像棒球比赛的捕手一样,在接球时所发挥的主动是跟投手或打击手一样的。捕手的艺术就在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快速球、曲线球、变化球、慢速球等等。同样地,阅读的艺术也在尽可能掌握住每一种讯息的技巧。
第四种,最高层次的阅读——主题阅读,最负责最系统化的阅读。阅读者必须读很多书,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会谈到的主题。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架构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有提过的主题分析。很显然,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这是阅读的最终目标。
书中还提出:如何公正评断一本书,和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都是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深度。好的阅读,就要做到主动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者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都是要用心,用脑去观察、总结,才能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同样是读书阅读,质的飞跃远远高于量的积累。飞跃前要靠量的基础,不是粗略的堆积而成的量,更应该是框架和思想不可缺的有血有肉的量。这种量变引起的质变,威力会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