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式争论

      安·兰德

这种争论在当今尤其盛行,它甚至不是争论,而是先发制人阻止争论,并通迫对手同意未经讨论的观点。利用心理绕过逻辑的方式。

不过,逻辑恰好是我们最缺乏的。

它的主要特征是:诉诸道德的自我怀疑,并依赖于受害者的恐惧、内疚或无知。以最后通牒的形式得以运用。

典型例句:只有那些邪恶的(不诚实的、无情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等等)才会拥有这样的观点。

最经典的例子为«皇帝的新装»。

一些江湖骗子把一件不存在的外衣卖给皇帝,声称这件外衣具有不同寻常的美丽,说那些内心道德堕落的人看不见这件衣服。观察一下构成骗局所需的心理因素,骗子们依赖于皇帝的自我怀疑,皇帝没有质疑骗子们的断言和他们的道德权威,立刻就屈服了,声称他的确看见了那件外衣,而不是直面骗子对其不确定的自尊构成的威胁,从而否定了他亲眼目睹的证据,并使自己的意识失效。他宁愿赤身裸体的走过街道,向人们展示那件根本不存在的外衣,也不愿冒险招来两个无赖的道德谴责。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判断出他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人们在同样的心里恐慌推动下,争相高声赞美那件华丽的外衣,互不相让,直到一个孩子大叫皇帝没穿衣服。

这就是胁迫式争论的作用模式。


我看这篇时,触动很大。因为生活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这种人和被这种方式胁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