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女
这部剧勾勒起我的一些回忆,产生了共鸣,所以我想借着分析剧情来剖析过往经历的事情——专注你的目标,并非是你的对手,并非是别的声音。
好几天都看见朋友圈有人推荐
“差点因为名字而错过了一部好电影”——《摔跤吧爸爸》
身边有一群乐于分享的好朋友,确实是人生一大幸福的事情。
这部电影看得眼泪直打眶,又担心模糊了视线、遗漏掉哪个细节,连忙用纸巾擦拭,却忘记了自己带着隐形眼一事,纸巾有些粘在眼膜上了,回程地铁上男朋友一直在帮我将眼角周边的纸巾碎渣一点一点抠下来,感谢leo.
以下含部分剧透,是值得去花两个小时去电影院好好看看的。
电影由印度影星《我滴个神啊》男主主演,由男主角本人工作室所创的公司创作的作品,他在剧中的牺牲非常之大(愣是短时间内一身健硕的肌肉吃成了一个大胖子)
摔跤王父亲希望实现印度人拿一块摔跤的金牌,为国争光。随着年龄增长,寄托于下一代,无奈都是女孩,全村人出来给他支支招“该如何生男孩子”,生产的时候半个村的人都来了,最后听到生了女孩后,还是看到人们失望的表情。
印度虽然是母系社会,但对女子的歧视和偏见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比如说剧情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女主贪玩跑去婚庆现场载歌载舞,却因为爸爸的阻止而尴尬收场,当女主角巴塔抱怨说父亲好严厉,只跑出去玩了一天而已,
这位出嫁女生,则对女主巴塔的一个哭诉:终其一生和锅碗瓢盆打交道,长大后(14岁)嫁出去“好减轻家中的负担”,然后送到一个从未识的男人面前,一辈子相夫教子。
这场谈话从此改变了她,从此开始她的训练,迅猛晋升。
秋叶大叔在3期IP营中分享了一段话,我只记住了一句话,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这三点要重点考虑:态度、环境、教练。
众所周知,中国体育国家队级别的训练非常高强度,不仅提供科学的训练环境,标配一流的教练,教练还不断提醒队友们“加油,你就是世界冠军”,对于兵兵球队教练也是难题,他要换着法子去和三个世界冠军聊天、做鼓励。
态度起来了,又兼顾一流的教练,剧中的巴塔能不赢吗?态度内驱力一旦形成的人,则会自动自发地去完成率,每天像卯足了劲头的发条,不知疲倦地旋转。
前几天深圳IP营小龙虾聚餐,萧秋水老师坐在我对面桌,提问,“龙女,你为什么叫龙女呢?”,我思考了一下,回答:“因为,小时候叫小龙女,后来小龙女长大了,就叫龙女了~”
这个回答引发了当场一阵哄笑。
这个电影产生的一些共鸣,中学时代无意中看到武道馆的传单,上面还有的李小龙的logo,不知道触发了哪根神经,想报班学截拳道。我喜欢截拳道,因为这门武术不追求花里胡哨的套路,重实战和实用性。
回家跟妈妈说,“我想学李小龙的那个拳法,很酷,但学费蛮贵的,一个月要300元”
妈妈回应,“这次期中考,考到年级前20名就给你报”
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情,从来没有进过年级前100名的我第一次进了年级前20,名次是第19名。
从此有关初中的回忆,是周五吃完大盘鸡、抓上道服就赶公交去道馆的画面,两条手臂曾因为打木桩而练出厚厚的两条手肘茧,火辣地疼,当时的我14岁。截拳道班都是男生,全班40个人,有39个是男生,意味着实战时我不得不跟男生组队打架,师兄弟都非常照顾我一个小师妹,通通是打不还手,防水严重,师父看见了,直接指出“男女平等,不好好练,走到哪里都会被挨打”,每周末在武道馆每每被人打趴下都奋力爬起来,坚持直到最后一回合一秒哨声的吹响,如此反复。
我想,现在性格坚韧部分,部分源于中学时代的坚持,那种近乎疯狂的坚持,铸成了你们今天所看见的龙女。
后来中学六年一直被收编进校跆拳道队,每每代表学校去市里参加比赛,畏惧和担忧的成分反而少了很多。
入读警校后,慢慢弃武从舞了,我想练武的习惯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直坚韧和不放弃的理念,既讲技巧、更重实战。
这部剧勾勒起我的一些回忆,产生了共鸣,所以我想借着分析剧情来剖析过往经历的事情——专注你的目标,并非是你的对手,并非是别的声音。
如果剧中的女摔跤手倘若一直在意外界的声音,不精于练习,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技巧”和竞争对手上,而不是千锤百炼自己的实力,“这样打怎么能赢?!”
我想这应用于360行,行行都是可以讲得通的道理。
以上。
龙女于深圳
2017年5月10日01:13:53
附录
分享一些十分感动的细节——
1.开场前的字幕,提醒了全剧中没有动物受到伤害
2.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结尾放谢幕时还详细附注了真实故事的源头
3.女儿每场场奖励的五十卢布他都没有花掉,在电影后半部两位女儿犯错而险些被校方开除的时候,他展现给校方的相片集合,看到每一张都保存得完完整整。
在买不起米的时代,这些赢来的钱并没有作为刚需来消耗,而是当做像奖牌奖杯一样的纪念品,保存完好,着实让人感动。